磯鷸(↑):鷸科,普遍冬候鳥,少部分留鳥。保育等級無。單獨活動,沿水邊快速行走覓食,食物以昆蟲為主。飛行時常發出明亮、音節分明快節奏的「嘰嘰嘰嘰嘰」。
身長約18公分,鷸類中最嬌小的一種。嘴暗褐色,頭頂到體背褐色,近看可見到黑色細紋路。有白色眉線及黑色過眼線,腹面及翼角上方內凹處白色,腳部黃褐色。飛行時羽翼帶有白色。雌雄同色,季節羽色略異,繁殖羽體背為綠褐色,羽上有黑色軸線,眉斑白色,黑色過眼線。喉白色,頰、頸、胸為白色帶褐色縱斑,翼角上方內凹處白色甚醒目。嘴黑色,腳灰綠色,眼黑色。
磯鷸(↑):鷸科,普遍冬候鳥,少部分留鳥。保育等級無。單獨活動,沿水邊快速行走覓食,食物以昆蟲為主。飛行時常發出明亮、音節分明快節奏的「嘰嘰嘰嘰嘰」。
身長約18公分,鷸類中最嬌小的一種。嘴暗褐色,頭頂到體背褐色,近看可見到黑色細紋路。有白色眉線及黑色過眼線,腹面及翼角上方內凹處白色,腳部黃褐色。飛行時羽翼帶有白色。雌雄同色,季節羽色略異,繁殖羽體背為綠褐色,羽上有黑色軸線,眉斑白色,黑色過眼線。喉白色,頰、頸、胸為白色帶褐色縱斑,翼角上方內凹處白色甚醒目。嘴黑色,腳灰綠色,眼黑色。
每年的8、9月開始,黑臉鵐的先頭部隊就零零星星來到台灣。10月份時,全台約有5、6個縣市會有看到黑臉鵐的記錄,但每筆數量均在10隻以下。11月以後,約有半年時間,幾乎全台可見黑臉鵐。
台灣最普遍的鵐統計了1995-2005的資料,黑臉鵐有1387筆,高居第一位。是第二名小鵐的9倍,第三名野鵐的10.4倍。 因此,黑臉鵐是台灣地區滯留期最長也是最普遍的鵐科冬候鳥。
泰國八哥在台灣幾乎鳥滿為患,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身影,
泰國八哥多到對本土鳥類帶來嚴重威脅,我曾看過泰國八哥出沒的地方有鳥屍,
鳥屍是否為泰國八哥所攻擊,則有待專家做調查和驗證?
鉛色水鶇是我今年杉林溪賞牡丹之行,臨去秋波的小禮物,只見兩隻灰黑色小鳥在河邊相互追逐遊戲著,待拍完回家檢視電腦圖片,才發現是雌雄一對鉛色水鶇,且母鳥嘴裡還含有隻小昆蟲,真的可以說是『踏破鐵鞋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杉林溪的鳥類非常之多,但想拍何其容易?而這次能在停車場後方的溝渠上看到鉛色水鶇,應該是老天給我的獎賞吧?下圖就是鉛色水鶇站立時,尾羽會不停擺動的模樣。紅色尾羽的是雄鉛色水鶇(下右),尾羽黑褐色的是雌鉛色水鶇(下左),這是雌雄的最快辨認方法。
斑點鶇:學名 Turdus naumanni,中文拼音「Ban Dong」,又名穿草雞、竄兒雞、紅麥鴓、斑點鶇、傻畫眉。 其學名是荷蘭動物學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以自然學家Johann Andreas Naumann的名字命名的。
生態環境:斑鶇喜活動於平原田地或開闊山坡的草叢灌木間,在丘陵、林緣等地帶覓食,本物種常結成小群活動。
分布地域:斑鶇繁殖於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東部、中國的東北、內蒙古、青海、新疆北部,越冬於中國長江以南省份,西至四川、雲南西部、東至福建沿海、台灣偶見冬候鳥。
小辮鴴因頂著像辮子一樣往上翹的冠羽而得名,牠是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過冬的冬候鳥,最大的群居地在雲林縣元長鄉,因當地農田都種植花生,小辮鴴喜歡在花生田覓食,被農民暱稱為「土豆鳥」。
然而,我很幸運地在台中市大安區永安里一帶的農田,發現近百隻小辮鴴聚集在農田覓食,且都近在咫尺,才得以拍攝得這般清楚。小辮鴴非常機警,所以需在車上拍攝,如果發現有人靠近,牠們會立即群起飛向天際,並且時常變換隊形,飛行時會發出「喵、喵、喵」的叫聲。
紅嘴鷗:學名Larus ridibundus,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若,身體大部分的羽毛為白色,翼尖為黑色。頭部夏季呈褐色,冬季變為白色,眼後有黑色斑點。喙和腳為紅色,亞成年鳥嘴尖黑色,腿部顏色較淡。
紅嘴鷗分布廣泛,分布在北美地區、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南部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也由分布。
常在網路看到小鸊鷉的清晰大圖片時,心裡頭都會想著…他們是如何拍攝的?
因為小鸊鷉生性害羞,每看到人就馬上潛入水裡,非常不好拍攝
很感謝格友〝ALICE〞告知八德碑塘小鸊鷉目前正育著雛鳥訊息,終讓我能和小鸊鷉零距離接觸
夜鷺宛如大型翠鳥,常見牠佇立於海邊或魚塭旁,看到魚立即俯衝下去捕魚
牠可以在海邊站數十分鐘,但在魚塭旁,只要有人靠近就會立即飛走,警覺性不亞於翠鳥
上圖(↑)夜鷺拍攝於台中外埔忘憂谷,下圖(↓)的夜鷺拍攝於大安濱海區
小環頸鴴(ㄏㄥˊ)學名:Charadrius dubius 英文俗名:Little Ringed Plover
環頸鸻(學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全長約16cm。屬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顔色爲灰褐色,常隨季節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一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二枚初級飛羽較第三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生態:是遷徒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徒。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棲息於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
翠鳥(↑)拍攝於台中市外埔區忘憂谷灌溉渠的岸邊
牠就如釣魚翁般的守候在岸邊,當看到河中有魚時,馬上俯衝下去捕魚
其精準程度不亞於老鷹;為了拍攝這隻翠鳥,台中外埔的忘憂谷,我去了無數趟
海鷗:鷗科鷗屬的一種海鳥,學名(Larus canus.)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鷗。體長38–44釐米,翼展106–125釐米,體重300–500克,壽命24年。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白尾,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海鷗身姿健美,惹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就像雪一樣晶瑩潔白。
海鷗是候鳥,分布於歐洲、亞洲至阿拉斯加及北美洲西部。遷徙時見於中國東北各省。越冬在整個沿海地區包括海南島及台灣;也見於華東及華南地區的大部分內陸湖泊及河流。(百度百科)
過去只能在網路和電視看到的鴛鴦鳥(↑),今天終於能一賭其真面目,這都得歸功於咱痞客部落格格友〝ALICE〞和〝帶來幸福的酢漿草〞,她們兩人皆能把八德碑塘公園的鴛鴦出現訊息,準確的傳達給大家知道,才得以讓我一償宿願,觀賞到這般漂亮且有如玩具般的鴛鴦鳥。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桃園八德碑塘生態公園的湖泊裡只有看見〝鴛〞卻沒看到〝鴦〞的出現。
我背景放的這首〝訪英台〞黃梅調,是我Google帶有〝鴛鴦〞兩字的歌曲,谷歌幫我挑選出眾多歌曲中的其中一首。現在回想這次千里迢迢開車到桃園八德碑塘去看鴛鴦的心情,還有點兒類似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劇情中,梁山伯急著訪英台的又喜又期待心境,歡欣的是將會看到未曾見過的鴛鴦,擔心的是…萬一抵達時,鴛鴦躲著不見客,那豈不白跑這一趟了?
台中市外埔區的忘憂谷,記得以前稱為白鷺鷥洞,但何時被改為忘憂谷這個名稱,我遍查台中外埔的文獻記載,似乎都無此項的紀錄。不過現改稱為『忘憂谷』倒頗為貼切,因為一年當中的任何季節來到忘憂谷,看到眼前的這幅美景,真的會讓人忘卻煩憂。
春耕後,看那一望無際的數百甲農地,彷彿老天在大地鋪了層綠色地毯;到了夏天,老天又配合時令的把這片農田,改換成金光閃閃的大地,稻穗在陽光照射下極為耀眼。秋收後,老天又好像擔心這片廣大的農地會受到風寒,因此幫這片農田蓋了一條阿嬤大花布做的大棉被,極為漂亮。
這片數百甲的農田會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時地更換著背景,然而鮮少人知道,這裡豐沛的水溪還蘊藏有許多魚,因而引來非常多的候鳥來此度過寒冬,所以此地也是拍攝鳥類最佳的地點。
非常感謝痞客格友ALICE推薦的八德碑塘自然生態公園,昨天趁著好天氣前往慈湖並順道造訪此座公園,果然見識到平常難得一見的奇花珍草,且公園碑塘內還蘊藏許多野生海鳥。最令我驚奇的是,以前得遠距離拍攝的紅冠水雞,沒想到牠竟然近在咫尺,且還大方的讓人拍攝。
台中大安也有兩座生態公園,然而和桃園八德碑塘自然生態公園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台中市大安區的生態公園,平常不見人跡,裡面挖個水池種幾株蓮花和原生野草,最多的生物就是福壽螺卵了。可能台中市政府看準鄉下人沒什麼要求,所以隨便設個生態公園,簡單虛應了事。
這次的台南賞木棉花之旅,朋友在我出發之前說,歸仁台糖西瓜園一帶常有環頸雉出沒。
台南對我來說是個難得之行,數年才去一趟,且從未見過環頸雉,當然得把握機會;
但是來到此荒郊野外之地,想尋找環頸雉可就沒那麼簡單了,需要碰運氣!
除了要放慢車速,還得睜大眼睛;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果真讓我意外地拍到環頸雉和雲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