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鷺

 

 大白鷺的特徵就是S型的長脖子嘴喙在冬天是黃色,但到了春天又會變回黑色

昨天在大安南埔發現這隻大鳥,附近居民說常看到,但我是第一次見著

為了查詢這隻大鳥的名字,我頗費了許多時間,因為牠比我們常看到的白鷺鷥還大許多

最後才得知牠叫做大白鷺;原來白鷺鷥有分大白鷺、中白鷺和小白鷺

小白鷺鷥已在台灣定居,但大白鷺只是過境台灣,牠們會等到春天才會回北方繁殖

 

大白鷺

 

 習性:冬季河口沼澤濕地裡,那些成群羽色雪白,大白鷺給人的印象總是深刻的。牠高挑的體型和鮮黃的嘴喙,以及和休息時那細長呈S型的頸部,都讓你能一眼就辨識出來是牠們。大白鷺覓食時,常會伸長筆直頸部向前斜望,當魚兒游到牠取食的範圍時,快速準確的動作均是百發百中地把魚兒刺住而進入牠的喉囊。大白鷺,每年冬天來到臺灣避寒;春臨大地時,再回北方繁殖下一代。全身雪白的羽衣,加上九十公分長的身高,以及S型的長脖子,都是易於辨認的特徵。

 主要棲息地:出現於海邊、河口、沼澤、沙洲、湖泊等水域地帶。性群棲,常混於中、小白鷺群中見,常伸長脖子慢步於水中;覓食時,以腳擾動水後捕食驚嚇四竄之魚。停棲時,常緊縮頸部;飛行時,緊縮頸部,振翅緩慢、優雅。

 大白鷺的S型的長脖子,都是易於辨認的特徵。冬天時嘴的顏色是黃色,春天時會變回黑色屬冬候鳥冬季最多。(資料: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c28093245/companion/1.htm)

 

1075038406724_22

大白鷺(↑)有多大隻?我拍的大白鷺約比下圖的蒼鷺(↓)還大

蒼鷺在海岸邊,往往一站就是好幾十分鐘,不免讓人好奇,牠站立的神情如何?

下圖的蒼鷺拍攝於桃園八德碑塘公園,牠站立在石頭上超過半小時

因此我採高速連拍取得動畫,才知道牠頭部左右監視,以及嘴巴如 “牛” 般的不停咀嚼

 

蒼鷺-拍攝於桃園八德碑塘公園

 

 蒼鷺 Gray Heron (簡介取自http://www.hceb.edu.tw/media/poem/B13.html)

 科目:鸛形目、鷺科

 學名:Ardea cinerea

 俗名:老等、青莊

 頭白色,兩側有黑色飾羽。頸甚長,灰白色,前頸有數條黑色縱線。背有飾羽,淡灰色。嘴和腳皆是黃褐色。覆羽鼠灰色於飛行時與黑色飛羽對比甚為醒目。於飛行時發出音階較高似「刮、刮」之聲。出現於鹽田、沼澤、河口、沙洲地帶。常混於大白鷺群中。蒼鷺來自北方的疆域,於中國東北、日本北海道和韓國一些海外離島長年居住並繁殖後代。

 對賞鳥人而言,蒼鷺確實彷似是一種深具“禪意” 穩定性極佳的鳥類;牠們不論覓食、休息始終都保持一股安靜不慌不忙的紳士風度。牠們也不像大白鷺愛搶地盤,群體活動時的禮讓行為和生態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此每當嚴冬看到蒼鷺站在寒風凜凜的枯萎草原或沼澤邊時,人們對牠產生十分憐惜的心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