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環頸鴴

 

小環頸鴴(ㄏㄥˊ)學名:Charadrius dubius 英文俗名:Little Ringed Plover

環頸鸻(學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全長約16cm。屬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顔色爲灰褐色,常隨季節和年齡而變化。跗蹠修長,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長,第一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二枚初級飛羽較第三枚長或者等長。三級飛羽特長。尾形短圓,尾羽12枚。

生態:是遷徒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徒。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棲息於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

分布: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等許多國家。(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小環頸鴴 T10VdVXeFEXXb3v5A._082603

 

小環頸鴴的頭部長相,像不像上圖右(↗)戴了頂禦寒的帽子?

還是右圖這頂禦寒帽子的設計,取自小環頸鴴?小環頸鴴拍攝於台中外埔忘憂谷

 

看後每個人都會聰明

 

黃鶺鴒與白鶺鴒(拍攝於台中外埔忘憂谷)

 

東方黃鶺鴒亞種鳥 黃頭鶺鴒

 

上圖左(↖)為東方黃鶺鴒亞種鳥;上圖右(↗)為雄黃頭鶺鴒(取自網路)

拍攝左圖這隻黃鶺鴒有段故事,我在忘憂谷木棉樹拍攝小鳥時

有個鳥友告訴我,他在灌溉渠堤岸發現隻黃頭鶺鴒鳥,他已連續追蹤拍了一個月半

我好奇的跟隨他去拍攝,且也連續拍攝多日,當然也順便拍它種鳥類

但是,他最後發現是一隻普遍的黃鶺鴒後,就再也沒來拍攝了

黃鶺鴒與黃頭鶺鴒的差異很大,黃頭鶺鴒曾在宜蘭發現過,中部沒有發現史

 

拍攝黃鶺鴒

 

當時大家都以為是黃頭鶺鴒,所以每天都有許多人在忘憂谷守候(↑)

其實他們都看遠了,因為小鳥就在他們腳踏的水泥岸上,且也不該下車,鳥會被嚇跑

 

20170327東方黃鶺鴒 taivana 亞種

 

 英文名:Yellow Wagtail,別名牛屎鳥仔,體長約17cm

 科目名:燕雀目(Passeriformes),鶺鴒科(Motacillidae) ,非保育類

 羽色及外觀:以橄欖黃的背部,黑色的腳,及翼上兩道白斑可與灰鶺鴒做一區隔,另黃鶺鴒的過眼線也較窄些。黃鶺鴒有好幾個亞種,黃眉黃鶺鴒有一條黃色粗眉斑,過眼線較暗。白眉黃鶺鴒眉線則較細。另藍頭黃鶺鴒無眉線,在台灣較少見。

 習性及行為:常小群出現於平地的溼地,甚至水稻田等有水且植被低的開闊地帶,邊走邊上下搖晃尾巴。飛行路徑呈波浪狀,常伴隨單音"唧-"的叫聲。遷移時會大群夜棲於甘蔗田或蘆葦叢中,非常壯觀。本種群居性較強,不似灰鶺鴒都單獨出現。

 出現海拔:平地-低海拔,棲息於農耕地、短草地、沼澤和魚塭等

 食性: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等 居留狀況 普遍冬候鳥 玉山園區 園區內主要為遷移時節的過境飛越個體,十月份在塔塔加有發現記錄,另外在南橫及東埔溫泉都有記錄。

 活動模式:成群。

**************************************************************

 下圖(↓)為白鶺鴒;黃鶺鴒與白鶺鴒同屬鶺鴒科。

 白鶺鴒特徵:背部灰色,胸、腹部白色,兩翼及尾羽黑白相間。具黑色過眼線,頭頂、後頸黑色延伸至胸前成一環狀。亞成鳥灰色取代成鳥的黑色,眼褐色,嘴及腳黑色。台灣的亞種臉白色,冬候鳥的亞種有過眼黑線。幼鳥上半身黃褐色。(黃、白鶺鴒資料取自玉山國家公園鳥類介紹)

 

白鶺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