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人面蜘蛛捕獲昆蟲無數,但昆蟲的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
然而這次看到牠捕食綠瓢蠟蟬,卻讓我心痛不已,因為綠瓢蠟蟬是我最喜愛的昆蟲!
雖然綠瓢蠟蟬已被吃掉頭部,我還是不忍心的從網中搶回屍體將牠埋了,
人面蜘蛛除常見的斑型外,尚有紅色和黑色型,上圖這隻人面蜘蛛屬於紅色個體。
綠瓢蠟蟬遇到騷擾會以彈跳的方式飛離,彈跳的高度達身長的130–140倍,
縱然沒有跳開,但牠亦喜歡和人玩躲迷藏,因此很難拍攝到牠,現實際量得體長約1.5公分。
人面蜘蛛在叢林中幾無天敵,但昆蟲和人類一樣,最後還是得面臨老死。(↑)
〝人面蜘蛛〞
人面蜘蛛(雌),絡新婦科,雌蛛體長30–50mm,雄蛛5-10mm,雌蛛頭胸背板金黃或灰白色具擬人面斑紋,腹背黑色,中央有兩條黃色的縱帶,兩側有灰白色不連接的斑紋,成蛛有三型,除常見的斑型外尚有紅色型、黑色型等變異個體。(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雄蛛體型很小,體色橙紅色,頭胸部寬於腹部,觸肢端部膨大,腹部瘦長,各腳纖細,紅色,跗節黑色,雄蛛屬於徘徊性的蜘蛛常出現在雌蛛的網上尋找機會與雌蛛交配,雌蛛產卵於地面,孵化的幼蛛爬到低矮的孤婆芋葉面結簡單的網棲息,各齡期幼蛛斑紋不同但都有擬人面的特徵。
人面蜘蛛等待獵物時八隻腳張開,天敵靠近會將第1-2步足的腿節向後縮呈警戒狀態。
雌人面蜘蛛在網上搔首弄姿,吸引許多雄蛛前來想一親芳澤,
雄蛛與雌蛛體型差異極大,體型很小,體色橙紅色,上圖左白色箭頭處即為雄蛛;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雄蛛最後卻都是為『色』而死,
雄蛛與雌蛛交尾完後,如果雄蛛趕緊逃走,就能避免被雌蛛吃掉!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有些雄蛛連碰到雌蛛也沒就被雌蛛吃了。(↑)
〝綠瓢蠟蟬〞
綠瓢蠟蟬一直是我最喜愛的昆蟲,欣賞牠就如在欣賞有氣質的人和美麗的圖畫,
去年,我曾尋遍鄰近的桑樹,然而都一無所獲,卻因緣際會的在鯉魚潭發現牠的蹤跡。
因此每經過三義鯉魚潭,我定會去尋視,多數都能如願以償,
下圖就是我去法雲禪寺參拜,回程經過鯉魚潭,再次拍攝到的綠瓢蠟蟬照片。
綠瓢蠟蟬(瓢蠟蟬科)體長14–15mm,體色綠色,頭部尖細上翹,端部黑色,停棲時翅型呈弧線,兩端尖狹,翅面具黃色的小斑點,綠瓢蠟蟬又稱豆尖頭瓢蠟蟬。(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外觀像豆莢,若蟲腹端有束狀的蠟絲,成蟲 4–9 月出現,常停棲於樹幹或葉下保護色良好,遇到騷擾會以彈跳的方式飛離,彈跳的高度達身長的130–140倍,普遍分布台灣但南部較少見。本屬2種,另一種Tonga botelensis Kato, 1933 型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