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鱗翅目 蝴蝶 粉蝶 小灰蝶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紅紋粉蝶

 白豔粉蝶(台灣稱作紅紋粉蝶):學名Delias hyparete,英文俗名Painted Jezebel,別名又稱紅緣粉蝶、紅緣斑粉蝶。在台灣以外漢語使用地區又名優越斑粉蝶,是屬於粉蝶科的一種蝴蝶,是豔粉蝶屬的一種。廣泛分布於東洋界,包括喜馬拉雅山脈至華南及東南亞一帶之中至低海拔地區。

 白艷粉蝶展翅60–70mm,雄蝶翅膀表面底色白色,上、下翅端具黑色斑紋,雌蝶翅脈黑色較發達,下翅腹面具黃、白、黑、紅斑紋。本屬四種,為紅紋粉蝶、紅肩粉蝶、麻斑粉蝶、韋氏麻斑粉蝶。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以中南部較多見,幼蟲寄住大葉桑寄生,成蟲全年可見,飛行緩慢,愛訪花。幼蟲的寄主為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不普遍。(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紅紋粉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3) 人氣()

紅肩粉蝶

紅肩粉蝶翅腹面紅、黃、黑、白搭配十分漂亮。(↑)

 紅肩粉蝶:粉蝶科,展翅60–70mm,雄蝶翅面黑色,翅緣具灰白斑紋,下翅後緣有兩枚黃色縱斑,雌蝶下翅表面黃斑不明顯,雌雄的翅腹面斑紋同,翅基有醒目的紅色斑紋位於翅肩,此為命名由來。

 本種分類於於低、中海拔山區,但於中海拔山區較多見,幼蟲寄主植物大葉桑寄生。本屬有四種,為紅紋蝶、紅肩粉蝶、麻斑粉蝶、韋氏麻斑粉蝶都是稀少而漂亮的蝶種。(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

銀斑小灰蝶雄

 銀斑小灰蝶(↑):小灰蝶科,展翅37–44mm,觸角黑色不具白斑,雌雄翅膀表面顏色各異,雄翅面黑褐色,中央有橙色斑,雌黑褐色中央具白色大斑,翅腹面雌、雄近似。

 本屬兩種,外觀與台灣銀斑小灰蝶近似,但本種後翅外緣有明顯的角突,近肛角處有明顯的波浪狀凹陷,台灣銀斑小灰蝶外緣較平滑。本種又稱銀灰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但數量不多,幼蟲寄主豆科的台灣葛藤,常見停棲樹冠層,雄蝶具強烈的領域性,也曾見於溪邊食水液或鳥糞,在陽光下閃爍銀白色光澤十分耀眼,為台灣特有亞種。(取自嘎嘎銀斑小灰蝶

銀斑小灰蝶雄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

柑桔鳳蝶

 柑桔鳳蝶:鳳蝶科,展翅65–85mm,翅膀表面黑色,前後翅具黃色如放射狀條紋,翅部米黃色,側面及背方有三條黑色縱紋,後翅腹面有橙黃色斑分布,近肛角一般有一枚橙黃色的斑點,翅腹面的顏色較翅面偏黃,雌雄斑型近似。(取自嘎嘎昆蟲網站柑桔鳳蝶

 本屬有21種之多,本種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芸香科的雙面刺、食茱萸及各種柑橘類植物寄主,成蟲3-11月出現,飛行迅速,常見於柑橘類植物環境下活動。

柑桔鳳蝶 柑桔鳳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8) 人氣()

淡紫粉蝶

 淡紫粉蝶:粉蝶科,展翅45–56mm,雄蝶翅面灰白色,前翅外緣具黑色分布,翅腹面黃褐色或黃綠、淡紫等具沙質肌理。雌雄翅腹面近似,但翅面各異,雄蝶白色,前翅端黑褐色,雌蝶前後翅黑褐色具白色條狀斑紋。(資料取自嘎嘎淡紫粉蝶Cepora nan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特亞]

 本屬三種,其中黃裙粉蝶最稀有,本種又稱淡褐脈粉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幼蟲以銳葉山柑植物寄主,成蟲4–9月出現,常見群集於溪邊吸水,十分活躍,在墾丁、台東地區為常見的種類。

淡紫粉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

台灣麝香鳳蝶

台中后里舊泰安火車站生態園區的鳳蝶又開始出現了,

由於目前出現的鳳蝶都是剛羽化不久,翅膀尚未乾,因此低空飛行且又緩慢;

停留葉面的時間多達數分鐘,甚至用手機都可以很清楚的拍攝。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

小紫斑蝶

拍攝紫斑蝶側面容易,但想拍紫斑蝶展翅的畫面不容易啊!

初夏季節,到處都可看到破繭而出的紫斑蝶,牠們伸展著翅膀並在原地打轉;

 所以想拍紫斑蝶,現在是最好時機,不但拍攝容易且翅緣都完美無缺。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

端紫斑蝶

 端紫斑蝶雄蝶(↑):蛺蝶科,展翅75–95mm,上翅端部具亮麗的藍紫色光澤,雌、雄斑紋各異,雄蝶下翅腹面散生微細小的白色斑紋,雌蝶近基部有放射狀的白色條紋。

 本屬12種,本種又稱異紋紫斑蝶,雌雄斑紋各異,幼蟲寄主桑科之正榕、台灣榕、白肉榕、薜荔、珍珠蓮、天仙果等多種植物,蛹殼鮮麗光澤,成蟲出現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

端紫斑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

孔雀蛺蝶

 孔雀蛺蝶:蛺蝶科,展翅50–60mm,翅膀表面橙色,上、下翅各有一大一小的擬眼紋,翅膀腹面淡褐色,雌蝶翅膀表面與翅腹面較淡,眼紋側之白帶較雄蝶粗,冬型個體翅膀外緣具尖角突起且翅膀腹面不具眼紋, 合翅時如枯葉融入環境中。

 本種又稱眼蛺蝶,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寄主植物為定經草、水丁草、大安水蓑衣、車前草等,成蟲常見於寬闊的草原上活動,飛行迅速,習性靈敏。(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孔雀蛺蝶 孔雀蛺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7) 人氣()

王氏波紋蛇目蝶 (正面)

小灰蝶數量極多,但翅腹與翅背的顏色及紋路落差很大,

如果不是趁牠翅膀合和閉的霎那間拍下,否則很難讓人相信牠們是同隻小灰蝶。

王氏波紋蛇目蝶 (側面)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7) 人氣()

橙端粉蝶

橙端粉蝶:學名Hebomoia glaucippe,是橙瑞粉蝶屬的一個物種,前翅背面頂角有個大型的三角形成紅色斑紋。本種為本屬的模式種,因此以屬名的中文名做為本種的中文名稱。

特徵:橙端粉蝶是臺灣最大型的粉蝶,翅面底色為白色,前翅端並有兩塊橙色斑塊,外型特殊。

生態習性:本種幼蟲以魚木、毛瓣蝴蝶木、小刺山柑等植物為寄主,終齡幼蟲狀似小蛇,喜好訪花或吸水、不同於一般的粉蝶的地方是牠會將雙翅合攏停棲於植株中層的綠葉的葉上表面或枝條上過夜喔。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

台灣絨毛弄蝶幼蟲

 上圖(↑)的毛毛蟲發現於鯉魚潭水庫旁的茄苳樹,整棵樹幾乎都爬滿了這樣的毛毛蟲,這隻毛毛蟲體背佈有許多條白色細線,身體兩側亦密佈眾多的白色圓斑,頭是黃褐色。

 拍攝毛毛蟲容易,但要查出牠是什麼蝶或蛾的幼蟲,卻很費時間。這棵茄冬樹不但有許多毛毛蟲,且也懸掛許多蛹,為了省去查這隻毛毛蟲名稱,因此帶了個〝蛹〞回家(↓),蛹不需餵食,只要放置陰涼處並耐心等待,牠遲早都會破繭而出。果真過了五天,終於知道牠是台灣絨毛弄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樺斑蝶的幼蟲

好美的毛毛蟲(↑),黃色、黑色和白色相間的環紋,猶如八家將的臉譜般,
體背又有三對黑色的肉錐柱狀突起,非常多的這款毛毛蟲密布於馬利筋的植株上,
起初以為牠是端紫斑蝶的幼蟲,但經過比對後,才確定牠是樺斑蝶的幼蟲。

樺斑蝶的幼蟲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5) 人氣()

紅珠鳳蝶

 因偶然拍攝到上圖(↑)這隻全身紅通通的鳳蝶,但回家檢視相片感覺不是很理想,所以決定再次前往重拍,在詳看數百張鳳蝶照片後,才赫然發覺每隻鳳蝶的長相居然都不一樣?

 原來這些外表看似相同的鳳蝶,還區分有紅紋鳳蝶(又稱紅珠鳳蝶)、大紅紋鳳蝶與大鳳蝶…等數種。如果當時不是因為這隻美麗的紅鳳蝶太引人注目,才引起我追逐拍攝牠的興趣,可能到現在都還以為每隻鳳蝶都長相相同,這應該是一次意外的收穫,無形中也增長了我不少知識。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3) 人氣()

豹紋蝶

豹紋蝶:蛺蝶科,展翅45至60mm,翅膀表面橙黃色佈滿黑色斑點,以翅基及翅端的斑點較密集,後翅近基部前段底色白色,翅腹面與翅面斑紋相同,雌蟲翅型較大且圓,雌蝶後翅表面顏色較淡。

本種又稱白裳貓蛺蝶,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體色與斑型近似花豹為命名的由來,成蟲常見於潮濕地面吸食水液或於陽光下賞花,飛行緩慢,幼蟲綠色,頭部褐色,前方有一對端部分枝狀的犄角,體表具點狀疣突,體側有一條褐色的縱紋,寄主榆科的朴樹、台灣朴樹。

豹紋蝶

文章標籤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

弄蝶

 竹橙斑弄蝶/埔里紅弄蝶:弄蝶科,展翅30至35mm,外觀近似竹紅弄蝶,但本種下翅表面的橙黃斑紋兩側較不整齊且呈鋸齒狀,翅腹面的黃色斑紋與翅面同。本屬有三種,本種又稱竹橙斑弄蝶,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會與竹紅弄蝶混棲,喜歡訪花,飛行快速,為常見的種類。

 本屬有三種,除常見的埔里紅弄蝶、竹紅弄蝶外,另一種為熱帶紅弄蝶(橙黃斑弄蝶)Telicota colon bayashikeii Tsukiyama, Chiba & Fujioka, 1997分布於綠島、金門,台灣本島較少見。(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介紹)

弄蝶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1) 人氣()

台灣雙尾燕蝶

 台灣雙尾燕蝶:小灰蝶科,體長展翅24–28mm,翅膀表面暗褐色具不明顯的藍紫色光澤,翅腹面有黃黑條紋猶如虎皮,又稱虎灰蝶,外觀近似三星雙尾燕蝶但本種翅腹面於翅基處的三枚斑紋排列為連接狀,黑斑內銀白色,雌雄外觀近似但雌蝶翅表無光澤,成蟲出現於 4–10月,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訪花吸蜜,為常見的種類。

 本種雖命名為台灣雙尾燕蝶但非特有種,反而較小型的姬雙尾燕蝶才是特有種,與姬雙尾燕蝶分別在於本種翅覆面的黑色條紋內具銀白色光澤,姬雙尾燕蝶翅腹面的黑色條紋內的白色條紋與底色同,線條較粗。(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台灣雙尾燕蝶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6) 人氣()

樺蛺蝶

 

 樺蛺蝶() (蛺蝶科)展翅50-60mm,翅面棕褐色,近基部有6-7條黑色橫紋,亞端線黑色,翅緣白色,翅腹面黑褐色有6-7條黑色波浪狀紋,近翅端有一枚白斑,雌蝶翅膀表面線條較發達。

 本種又稱波蛺蝶、篦麻蝶,分布於低海拔山區,主要在中、南部,北部較少見,幼蟲以大戟科的蓖麻寄主,終齡幼蟲體背黑色,中央有一條黃色縱紋,兩邊各有紅斑排列,體側具棘刺,蛹有綠色和褐色兩型,成蟲冬季可見,局部地區普遍,常見於田野低矮的草叢上飛舞,習性敏感。(樺蛺蝶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3) 人氣()

無尾鳳蝶的成長過程

 

要拍攝無尾鳳蝶從下蛋到孵化成蟲,且成蟲的每個階段再化成蛹,直至蛻變成蝴蝶,非常不容易

全部都要拍攝到幼蟲的成長過程,除非去蝴蝶昆蟲園拍攝,否則很難達成

然而,我家的一株小柑桔盆栽,今年來了隻無尾鳳蝶,在牠下蛋時,剛好被我拍著(當時我手持相機)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6) 人氣()

無尾鳳蝶 (達摩鳳蝶)

 無尾鳳蝶(↑):鳳蝶科,本種又稱花鳳蝶或達摩鳳蝶,展翅70–80mm,翅膀黑色具不規則的米白色斑點,下翅肛角處有紅色的斑點,雌雄皆無尾狀突起,此為命名的由來。翅腹面底色白色具黑色斑紋,翅中央有橙褐色的分布,腹部白色,腹背面及側面具黑色的條紋。

 本屬有21種之多,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以各種柑橘類植物寄主,成蟲常見於花叢中飛舞及吸食花蜜,也會在潮濕的路邊吸水液,是公園裡是常見的蝶。(無尾鳳蝶資料取自嘎嘎網站)

無尾鳳蝶(達摩鳳蝶) 無尾鳳蝶(達摩鳳蝶)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