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印度紫檀》名稱的由來(↑)
印度紫檀的學名是Pterocarpus indicus,其中它的學名尾詞「indicus」就是「印度的」的意思,這也說明了這種樹木是來自印度原產的樹種。
而印度紫檀稱為「紫檀」的原因是其木材剖開後會流出紫紅色汁液,且木材的顏色也呈現紫紅色。其浸出液也可作紅色染料或供葯用(有消除腫毒之效)。另外印度紫檀也被稱為牛血樹或青龍木。
印度紫檀花盛開一天之後即凋落,素有一日花之稱
上圖《印度紫檀》名稱的由來(↑)
印度紫檀的學名是Pterocarpus indicus,其中它的學名尾詞「indicus」就是「印度的」的意思,這也說明了這種樹木是來自印度原產的樹種。
而印度紫檀稱為「紫檀」的原因是其木材剖開後會流出紫紅色汁液,且木材的顏色也呈現紫紅色。其浸出液也可作紅色染料或供葯用(有消除腫毒之效)。另外印度紫檀也被稱為牛血樹或青龍木。
印度紫檀花盛開一天之後即凋落,素有一日花之稱
台灣四月份開白色花朵的樹木,除了流蘇和桐花外還有澳洲茶樹(↑)
流蘇和油桐被稱做四月雪,而澳洲茶樹的花近似羽絨,它的花朵更像披在樹上的白雪
由於澳洲茶樹的花朵裂得較為細碎,所以不像流蘇花般會隨風飄落
但開滿整棵樹的白色花朵猶如披在樹上的一層雪花,讓人感覺超級療癒😍😍
澳洲茶樹的花形和白千層得花一樣都如同一支刷子,因此會有許多人誤以為是白千層
原因是澳洲茶樹與白千層同屬桃金孃科,所以它們開的花看起來才會很相似!
植物名稱 水茄苳;別名穗花棋盤腳、水貢仔、細葉碁盤腳樹、細葉棋盤腳樹,玉蕊
英文名稱 Small-leaved Barringtonia
學 名 Barringtonia racemosa (L.) Blume ex DC.Eugenia racemosa L.
科 名 玉蕊科(Lecythidaceae)、棋盤腳樹屬(Barringtonia)
原產地區 亞洲熱帶、非洲、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嶼上、台灣
水茄苳分布概況
水茄苳是一種海漂植物,海漂植物的特性就是果實或種子密度低、質量輕或具有氣室,可抵抗鹽分的侵蝕,這是適應海洋環境最重要的一大要素,所以種子可隨海水漂浮海上,四處傳播於海邊地區。台灣北部宜蘭、基隆及金山一帶海岸及南部恆春半島的海邊常可看到水球東植物。
水茄苳簡介
水茄苳在台灣都被稱之為穗花棋盤腳,她是夏季開花的植物,花朵在夜間伸展綻放,一串串花有如夜空燦爛煙花,伴著濃郁花香到清晨即掉落。長長下垂的穗狀花序,很像是夜空中綻放的煙火。
看過上圖的大紅花嗎?在整棵綠葉中顯得極為搶眼,發現它於外埔高鐵景觀台停車場(↑)
當正在納悶這是什麼花的時候,剛好園主從外地開車回來,主人家說是「火輪花」
火輪樹屬大型喬木,樹高可達40M,因此不得不改換大砲遠拍它開在枝端有如蓮花座的大紅花
網路對火輪樹的著墨不多,據說火輪樹從小樹苗種起到會開花,需長達15年的時間
難怪在台灣看到火輪樹的機會不多?所以網路上也很少人PO文介紹火輪花?
我經常經過高鐵觀景台停車場,如果不是正值它開花期間,我可能也會錯過觀賞火輪花的機會!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由於她和苦楝樹(又稱苦苓仔)的葉子邊緣皆鋸齒狀的羽狀複葉,因此也有人稱台灣欒樹叫「苦苓舅」或「金苦楝」。台灣欒樹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和陽光強的地區;加上台灣欒樹耐污染和吸收廢氣能力強的特性,因此在高速公路沿線及全島各地多植為行道樹。
台灣欒樹是台灣特有種植物,但並非只有在台灣才能看到她的身影;2019年我旅遊北京(武漢肺炎未爆發之前),北京導遊向我們介紹公園有棵開著四種顏色的四色樹非常漂亮!我就近一看才發現她是台灣欒樹。我反而向北京導遊介紹這是台灣特有種的植物「台灣欒樹」,北京導遊才恍然大悟,他說中國植物刊載的樹名都稱作「四色樹」,經我說明後才瞭解四色樹的正名是「台灣欒樹」。
第一次看到垂枝女貞是在台中舉辦國際花博的外埔園區
當時被幾棵枝頭開滿白色小花的樹木所吸引,乍看彷彿整棵樹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般
但自從在台中國際花博看到垂枝女貞後,就再也沒看到這種樹了
垂枝女貞開花期在每年三、四月間,花開時整棵樹開滿白色小花,故有《三月雪》之稱
澳洲鴨腳木發現於前往后里環保公園途中的三線路一家園藝行,當時被它枝幹頂呈現放射狀的巨大花朵所吸引,由於未曾看到如此巨大和有如陽傘般的花卉,因此停下腳步詢問園主。
園主說是《鵝掌柴》,但我回家搜遍《鵝掌柴》字彙卻都出現《江某樹》;其實它真正名稱是《澳洲鴨腳木》或稱之為《射葉鵝掌柴》,必須要搜尋《澳洲鴨腳木》才能找到有關此樹的介紹。
每年五至八月是小花紫薇盛開季節,小花紫薇的花期極長,故有百日紅別稱。苗栗苑裡有兩處私人紫薇花園目前正燦爛綻放中;極為佛心的是花園主人免費供人參觀,是最近賞小花紫薇的熱門景點。
苗栗縣苑裡鎮舊社里的兩處秘密花園分別在泰田八路兩側,兩地園區約種有四百棵小花紫薇,每棵紫薇樹經過主人精心嫁接後,花有紅色、紫色、紫紅色、桃花紅和白色花朵。走進花園,桃紅柳綠的小花紫薇相互爭豔,讓人為之眼花撩亂。喜歡賞花拍照的朋友們,不要錯過這段小花紫薇盛開期。
上圖(↑)是朋友輾轉送來的黃皮果,為什麼說是『輾轉』呢?由於接受者都未曾見過這種水果,大家都不知怎麼吃,且也不敢吃,所以不知轉手了幾次,最後落到我這個『神農氏』手中。
經查詢網路後才知這外觀似龍眼的漿果叫『黃皮』,黃皮果又稱黃彈子、油皮、雞皮果。黃皮屬於小型喬木,大多種植於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難怪台灣人很少認識這種亞熱帶水果。
黃皮不但可生津止渴也可降火幫助消化,民間也喜歡拿水煎黃皮葉來防治感冒,而降火功效最明顯的是果皮,可將黃皮的果皮、果核以及果肉一起用來煲湯喝。黃皮的食用功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上圖(↑)的果實像不像土芭樂?其實它的名字叫做『蒲桃』,蒲桃也叫做香果、風鼓、水石榴,它是桃金孃科的常綠喬木。香果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很香的水果,香果是可以吃的,但氣味如何?
既然是可吃的果實,因此我摘了果實拍照和品嘗!我剝開果實聞它的香氣,那種香氣有點像玫瑰調出來的香氣,而口感像吃蓮霧,缺點就是果肉太少且略帶點乾澀。香果為什麼吃起來像在吃蓮霧?原因是蒲桃與蓮霧同為桃金孃科蒲桃族蒲桃屬的親戚,所以葉片、花朵、果實都和蓮霧很相似。
大花茄又稱木番茄,茄科茄屬的常綠喬木或小喬木。原產南美洲的玻利維亞至巴西。全株有毛,樹高可達10M,一般庭園栽培約5M高。樹皮褐色。主幹直,側枝四散生長,因葉片重量常使枝稍下垂。
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卵圓形,葉長可達50㎝以上、寬約30㎝,葉緣羽狀深缺刻。葉背主脈、葉柄長有刺。聚繖花序自嫩枝的葉腋伸出,花冠星形,花初開深紫色後轉淺紫色,形成同一花序有深淺不同的紫色花朵。花徑約5㎝,花朵有淡雅香味。溫暖地區開花期全年。花後結球形果實,直徑約4–5㎝。
台中南區忠明南路靠近南和路口的健康公園,種植一棵難得一見的白花美人樹,盛開的白花就像『阿里山吉野櫻花王』般的壯觀和潔白漂亮,她的樹幹甚至比阿里山的櫻花樹粗。
這棵白花美人樹目前已盛開,但整株樹仍含苞纍纍,應該還可以再觀賞一陣子。想一睹盛開的白花美人樹,可趁國慶日連假期間,蒞臨台中市南區『健康公園』觀賞這棵開著白花的美人樹。
海檬果:常綠小喬木,夾竹桃科,海檬果屬。別名海杧果,黃金茄、牛金茄、牛心荔、黃金調、山杭果;香軍樹;山檨仔、猴歡喜、海檨仔、黃金茄、牛金茄、牛心茄、牛心茄子、台灣稱作水漆。因果實狀似檬果,又生長於海岸林,故名叫作海檬果。
原產於印度、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琉球、澳洲及中國廣東和台灣。本島海岸常見,但多集中於南北兩端;蘭嶼亦產。生性強健,喜高溫,排水良好之地均能生長良好。
海檬果四季常綠、不長蟲的葉子,美麗的花朵,綠色到紅色的果實,使得海檬果由海邊植物變成觀賞植物。海檬果木材質地輕軟,常用來製箱櫃、木屐以及小型器具。全草有鎮靜,安神,治高血壓,白血病,肺癌,淋巴腫瘤。種子可用於外科膏藥或麻醉藥;樹液具催吐,瀉下,墮胎。果實則含有劇毒;樹皮、樹葉及乳汁可提製藥物,作催吐,下瀉用。(資料取自荒野保護協會)
大葉山欖:學名Palaquium formosanum,又名台灣膠木、杆仔樹、臭屁梭;是山欖科膠木屬的植物,常綠喬木。分布於菲律賓、臺灣北部東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綠島等地。多生於低海拔林中,主要作為海岸防風樹。樹皮可做為染料、果實可食用,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大葉山欖葉枝端叢生,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10-15cm,先端圓或稍凹,基部創形。花冠6裂,裂片披針形;雄蕊12-15支,附著於雄蕊筒。果實橢圓形,長3.5cm,有宿存花柱。果實像橄欖狀、有一根細長的尖尾巴,剝皮才能吃。種子紡錘形。由於大葉山欖高大清爽、枝葉扶疏、特性堅韌,且不長蟲蟻、果實可食,被作為噶瑪蘭族的精神標誌。(大葉山欖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自從在泰安休息區發現極似橄欖的不知名樹後,為了查明該樹種名稱
因此每看到結有像橄欖的樹,我都會拍照細查,昨又在外埔忘憂谷發現結有橄欖的樹種
果樹主人說是越南莎梨;我查有莎梨的果樹,但加掛『越南』則有點怪異
第倫桃名稱是由其屬名Dillenia音譯而來,此桃跟一般的桃子一點關係也沒
第倫桃的葉子因與琵琶葉非常相似,故亦有擬琵琶的別稱
發現它於國道一號后里泰安休息站,因第倫桃的葉子很大,樹形又美才引起我的注意
上圖(↑)不怎麼起眼的紅色花朵,誰會想到它的花名就叫白毛臭牡丹?因為再怎麼看都不會聯想到牡丹兩個字!而它還有一個更奇怪的名稱,且是兩個地名連結在一起的名稱《海州、常山》。
此花會被稱作海州常山是有典故的:海州是中國江蘇省的地名,據宋代蘇頌所著《圖經本草》常山苗條目下記載:「海州出者,葉似楸葉,八月開花,紅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以古人的認知此植物出產海州,因為藥材形似常山,因此取此植物稱之為《海州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