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產地:錫蘭、印度、斯里蘭卡;臺灣約於 1901 年引進。
分 布:低海拔山區或平地。
習 性:樹性強健,深根性;喜生長於溫暖多濕的環境,生長勢強,耐旱且抗風。
用 途:果實外果皮呈暗綠色,光滑,果肉淡綠色,味甜酸澀,水分少,或切片鹽漬糖製或乾製,或製果汁果醬。種仁富含油分約佔核仁32%,可製中等潤滑油。作為觀賞樹、庭園樹或行道樹。根可用於健胃,平肝,潤肺,理氣,袪風,止痛。(資料取自荒野保護協會)
總狀花序自葉腋與枝上伸出,花白色,花瓣5枚,末端流蘇狀,花徑約0.5cm。
互生橢圓形葉片,葉面光亮、葉緣有鈍鋸齒,葉長10–20cm,葉寬4–8cm,
高可達15公尺,樹幹通直,樹皮灰白色,光滑。樹冠為不規則扁圓形或圓筒形。
錫蘭橄欖果實橢圓形,長約5cm、直徑約2.5cm;花期夏季,結果期冬季
錫蘭橄欖葉子夏季深綠色,老葉將脫落時轉為紅色,上圖為今年元月拍攝於台中都會公園
〝泰安休息區鳥瞰火焰山〞
錫蘭橄欖拍攝於國道一號的泰安休息區,目前錫蘭橄欖是花開期間。
上圖為在休息區鳥瞰三義火焰山,休息區附設有咖啡座,非常適合假期到此休憨。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