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植物名稱 燈籠草(↑)
其他別名 苦蘵、炮仔草、掛金燈、博仔草、燈籠果、疔人仔草、燈籠酸醬
原產地區 熱帶美洲
園藝分類 觀果植物、藥用植物(燈籠草拍攝於后里舊泰安火車站生態園區)
燈籠草的花(↑)
○單花,腋生,下垂
○花萼鐘形,5裂,裂片披針狀三角形,花冠淡黃色,闊鐘形,內具紫色斑點,5淺裂
○雄蕊5枚,花藥黑紫色,著生於花冠筒。
燈籠草的莖與葉(↑)
○一年生草本,株高30-50公分。莖直立,多分枝。
○單葉對生闊卵形,長3-5公分,寬1-3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圓形,全緣或波狀緣,柄長1-3公分。
燈籠草果實(↑)
漿果黃綠色,球形,被包在宿存花萼中;種子褐色,圓形。
栽培方式
燈籠草全年可種植,喜溫暖潮濕、陽光充足及肥沃土壤之環境,亦可生長於半遮陰環境,但高溫下生長衰落。種植於適合環境下,開花前之株高可達80-100 公分,但逆境下株高僅25-30公分。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繁殖速度慢。播種時利用淺播或交替溫度,如21℃下10小時,30°C下14小時,會有最佳之發芽結果。燈籠草為異花授粉。從開花至結果實,取得種子約需12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