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是由日本學者M.Kuramoro及台灣學者王慶讓先生於1987年命名發表的新物種
因牠的外型、叫聲與艾氏樹蛙相像,所以先前都把這兩種樹蛙認為是同一個物種
後來發現這兩種蛙類產卵的方式不相同,因此確認為不同種,再將其種名取為idiootocus

○種名idiootocus指的是面天樹蛙與艾氏樹蛙的產卵型態不同:
1.面天樹蛙雌蛙產卵於水邊的溼泥上,一粒粒的卵分散或有落葉覆蓋
2.艾氏樹蛙的卵則產於竹筒或積水的樹洞、鐵柱裡,母親有護卵行為。

為何稱這隻樹蛙叫做面天樹蛙?面天樹蛙的名稱由來:
❌大家看到「面天樹蛙」這四個字,一定會以為這隻樹蛙性喜面朝天?
⭕其實面天樹蛙的模式標本採集地點是位於陽明山面天山區;
陽明山的面天山區地名「面天」+物種名稱「樹蛙」,合併稱之為「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停棲樹幹 隱蔽性良好

 

面天樹蛙

我們看到的樹蛙都在葉子上,這次很難得看到牠趴在樹幹(果真是名符其實的樹蛙)
樹蛙的保護色良好,牠的外表和樹皮相仿,如果不仔細看還真的很難被察覺

上圖是我用手機拍攝的原圖,面天樹蛙的大小較接近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實際景象(↑)
我量得牠的體長為2.1公分,兩張照片色澤不同是圓圖使用《微距》和加掛《閃光燈》拍攝的效果
本文樹葉上的樹蛙拍自后里舊泰安火車站生態園區;樹幹上的樹蛙則拍自苗栗三義山區。

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成體特徵(↑)
○雄蛙體長2–3cm,母蛙體長4–5cm
○背部體色會隨環境變成淡褐色或深褐色。兩眼間有深色橫帶,背部有一個X或H型的深色斑。
○皮膚粗糙,有許多顆粒性小突起。
○腹部白色,散佈一些灰黑色斑點。
○前肢上臂及手部外側散佈一些白色顆粒性突出,有黑色橫帶。
○指間有微蹼,趾端有吸盤,內掌突不特別明顯。
○後肢細長,有黑色橫帶。
○小腿及足部外側散佈一排白色鋸齒般的顆粒性突起,以小腿和足部相接的關節處的白點特別大。

面天樹蛙背部體色會隨著環境改變

 

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背部體色會隨環境變成淡褐色或深褐色,背部有一個H或X型的深色斑(↑)

 

面天樹蛙

面天樹蛙在中國大陸與香港舊稱陸卵跳樹蛙,為臺灣特有的樹蛙科原指樹蛙屬物種,棲息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潮濕的灌木叢或草原。模式產地位於現今臺北市北投區面天山上的三聖宮步道,中文名稱「面天樹蛙」與英文名稱「Temple tree frog」均由此而來。

面天樹蛙的繁殖季節從每年的三月會一直持續到六月。雄蛙聚集在地面或低灌木叢中的合適位置,發出規律從容的「嗶、嗶、嗶」鳴聲吸引異性,且彼此間具有侵略性。面天樹蛙與其他種類不同的是會將卵產在靠近水的土地上。面天樹蛙幼蟲蝌蚪呈深褐色,間有黑色斑點,為草食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面天樹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jipixnet 的頭像
    wujipixnet

    發現台灣之美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