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鳥頭及前頸為白色,後頭、背部至尾羽為黑色,上胸至腹部為黑褐色至栗褐色。雌鳥頭、後頭、背至尾羽為深褐色,臉有明顯白色眉斑,頰及喉部白色底有深褐色縱斑,,胸以下黃褐色。
留鳥。多單獨活動,停棲時大多身體挺直,常棲息於樹林灌木叢、草叢地帶或其附近之林緣地帶,築巢建築物岩石縫或樹上灌木叢中,雛鳥為晚熟性。出現於闊葉林。主要食物為昆蟲。海拔分布於1200至3000公尺。國家公園分布狀況有玉山、雪霸與太魯閣國家公園。(資料取自台灣國家公園)
白頭鶇108年由台灣特有亞種,升格為台灣特有種。是中小型(22CM)的鶇,
白頭鶇的雄鳥頭及前頸為白色,後頭、背部至尾羽為黑色,上胸至腹部為黑褐色至栗褐色。
白頭鶇與紅豔欲滴的山桐子是最美麗的搭配,可惜我去大雪山拍攝的時間太晚了!
白頭鶇學名Turdus poliocephalus,台灣話稱『白頭仔』(音讀pe̍h -thâu-á),
白頭鶇常見於海拔1200至3000公尺的闊葉林中,大雪山『山桐子』成熟都會看到牠前來覓食。
白頭鶇拍攝於雪山路23.5K處,而這裡也是最常看到藍腹鷴出沒的地點。 (↑)
但昨天的雪山路23.5K處只出現母藍腹鷴,未見公藍腹鷴的蹤跡。 (↑)
〝大雪山莊園富士櫻〞
『花』都有開得最美的時候;能夠在『花』開最美時刻不期而遇,那就是個『緣』
去了多趟大雪山,從沒發現雪山路有一座『莊園』,更沒去注意『莊園』前面種有富士櫻花
或許『莊園』的富士櫻年年都開得非常旺盛,只是我們錯過最美麗的時刻相遇而已!
大雪山『莊園』富士櫻拍攝日期:2021年3月1日;『莊園』為前往大雪山途中的ㄧ家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