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芒花隨風搖曳,群牛淹沒其間低頭吃著草,宛如「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北風光,這般如織如畫的大自然景觀,現在台灣也可以看得到了,她就位於台中市與彰化縣交界處的貓羅溪河畔。
就像電視Discovery動物頻道所播放的影集一樣,群牛在草原低頭吃草、河流旁啜飲溪水以及奔騰於草原的畫面,就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天氣好,牧場主人會將牛群放牧到河床吃草,牛隻傍晚會再回棲身處,如此大規模的群牛集體活動,親歷現場會讓人誤以為來到了非洲大草原或蒙古高原。
風吹草低見牛羊
貓羅溪畔的「塞上風光」經媒體報導後,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賞和拍照,現已成為熱門景點;然而牛紅是非多,驚動了彰化縣政府農業處的注意,經過清查後,才發現放牧的飼主都未辦理牧場登記,易衍生檢疫與民眾安全及適法問題。許多民眾擔心政府過度的介入,如此自然景觀將不復見。
不過農業處說個別飼主飼養的頭數不超過40頭就不需辦理牧場登記,因此要求每個飼主都降低到39頭的飼養量,並要在每頭牛打耳標以利管理,且也需注意牛群不能危及民眾安全。縣府的輔導納管做法兼顧了安全與檢疫,也維持貓羅溪「塞上風光」,所以民眾可以不用再擔心此美景會消失不見。
台灣版的非洲草原動物大遷徙
這是我第二次前往台中市與彰化縣交界處的貓羅溪拍攝放牧牛群,上次是在新溪尾大橋南邊拍攝,這次是為了拍群牛渡河如「非洲大遷徏」的場面,專程再次前往。
牧場主人說天氣好,他早上會開啟柵門,但群牛會往新溪尾大橋方向南走,還是大橋的北邊走?主人說他也不知道?群牛出門都由一隻「領頭牛」帶領大家跟著牠走。但最近新溪尾大橋正在興建,他為了避免影響工程施工進度,所以他會刻意引導群牛往新溪尾大橋北邊放牧。
正在興建中的新溪尾大橋
上上圖(↑)就是正在興建中的新溪尾大橋,以前群牛都會往新橋南邊走,
為了不影響橋梁施工進度,牧場主人會刻意引導群牛往新橋北邊走,也就是上圖下方的草原。
每天傍晚群牛會在岸邊集合再由領頭牛帶隊渡河
每天傍晚,這群放牧牛會先在岸邊集合,等大家都到齊了,再由一隻「領頭牛」帶領群牛依序渡河回家;牧場主人說群牛回家時間不一定,冬天約在下午四點,夏天的白天較長,這群牛則會到傍晚七點才會回家,牛回家的時間完全看日落的天色,好神奇哦!
「每天傍晚時分,需要去草原趕這群牛回家嗎?」我問牧場主人。牧場主人說這群牛會看天色,只要接近黃昏,牠們就會走到岸邊集合排隊回家。
「牛每天去河床吃草,晚上會自己回家,那您養牛都不用花錢囉?」我開玩笑的對牧場主人說。主人說,他每天晚上還得為這群放牧牛準備十多噸的飼料,如果沒這些飼料引誘,牛群怎肯回巢?百餘頭的牛每天要吃十幾噸的飼料和野草,看來養牛耗費的成本不貲哦!
群牛渡河的場面有如非洲大遷徙般的壯觀,這時間點也是最吸引人拍照的時刻。
犢牛渡河,牛把拔和牛馬麻會在一旁保護,
如想拍牛群渡河的畫面,一定得在下午三點之前趕到現場才能觀賞得到!
時序進入寒冬,但水牛不畏寒冷,渡河中還不忘蹲在水中浸泡,顯得十分悠閒。
上圖脖子掛著繩子的就是領頭牛,有些牛走得太慢,牠會發出吼聲催趕。
我用大砲拍得爆框了,在新溪尾大橋北邊拍攝只要用一般鏡頭即可,手機一樣都可以拍得到。
群牛中最受遊客追逐的明星牛,額頭上有個愛心和星星標誌,
但我發覺動物界的審美觀和人類不大相同,這兩隻明星牛好像受到同類的排擠!
好井然有序的隊伍,這群放牧牛就像受過訓練似的,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巢。
上圖(↑)就是貓羅溪畔放牧場的牛巢,外圍只用簡單的鐵線當圍籬。
如何前往貓羅溪畔的放牧場?
貓羅溪放牧牛群位於台中市與彰化縣交接處的烏溪,所以走國一號高速公路者都必須在彰化系統、新竹系統或國道四號轉換至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然後從烏日交流道下來往霧峰方向直行。
沿著環中路九段直行經過溪尾大橋,再走至正在興建的新溪尾大橋(約三公里)後右轉走到盡頭,就會看到一塊「烏溪」的標示牌,車子停放在空曠處,在臨時搭建的鐵橋上觀看即可。
近因氣候寒冷,放牧時間不一定,但牛群回欄的時間都約在下午四點左右,因此只要在下午三點以前抵達現場,就可以拍到成群的牛低頭吃著草,和牛群排隊渡河的壯觀場面。
備註:由於貓羅溪河畔位處偏僻的河川地,因此沒有販賣飲食和可供上廁所的地方,所以想去那兒賞牛得要有心理準備如何解決上述的兩道難題。(本文拍攝日期:2021年元月13日)
我認為政府做法是因噎廢食,人家在那裏養了十多年,政府從來沒過問;
只因為爆紅引起民眾興趣去觀賞,不想做交通秩序維護,居然利用公權力禁止人家飼養。
〝民眾搶拍懸日易造成危險,是否也該阻止太陽不得西落?〞
台灣每地遇有懸日的時刻,也會引起民眾前往搶拍,因而造成當地交通堵塞,
如果按政府的思考邏輯,民眾賞牛易發生危險,禁止貓羅溪放牧牛,
那是否該在懸日地點禁止太陽從西方落下?或是在懸日發生地點拆掉另一街道的樓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