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什麼蝶或蛾的幼蟲呢?網路標示本圖的毛毛蟲名稱不一?
有人寫牠叫作『中X夜蛾』或是『X帶夜蛾』的幼蟲;
我詢問昆蟲專家,結果也找不到答案,因為他們有成蟲標本,未必會有幼蟲照片。
想知道牠是某種蝶或蛾的幼蟲,那就是帶回家觀察,自己揭開謎底!
〝從發現一隻毛毛蟲說起〞
這隻毛毛蟲在三義九華山產業道路發現,當時我以為是隻蜥蜴躲在葉片下。
待慢慢掀開樹葉才知牠是隻毛毛蟲,且體長驚人,目測幾乎10公分左右,
尤其牠的腹部很肥,就像一隻巨蟒剛吞下一隻小動物般的可怕。
從未看過這麼長又肥大的毛毛蟲,且我也很想知道牠是哪種『蝶』或『蛾』的幼蟲,
於是帶回飼養,幸運的是牠隔天即開始吐絲作繭,原來牠已是終齡幼蟲!
〝裹滿白色粉末的蛹〞
從牠作繭自縛後的第八天,我剪開繭觀察蛹的模樣,
並記錄這個蛹的長相,蛹長度約3公分,外觀比鑲落葉夜蛾的蛹還小一些。
〝化蛹後的14天,終於羽化成蛾〞
作繭自縛14天終於羽化成蛾,翅面的美麗花紋宛如一條彩巾似的,
且羽化成蛾後,牠的翅膀仍保有白色的粉末;而蝴蝶和蛾翅膀上的粉有毒嗎?
〝蝴蝶和蛾翅膀上的粉末有毒嗎?〞
蝴蝶或蛾翅膀上的白色粉末有毒嗎?答案是沒有。
蝴蝶和蛾翅膀上的粉其實是很小很小的鱗片,蝴蝶和蛾的翅膀很單薄,就靠這些鱗片保護。如果有人接近蝴蝶或蛾,會不斷打噴嚏、流鼻水,可能是因為他對粉塵過敏,並不是因為鱗片有毒。所以下次看到蝴蝶和蛾不要再害怕了。(資料取自自然小偵探情報)
〝終於掀開毛毛蟲的謎底,原來牠是失巾夜蛾〞
有成蟲照片,再查詢牠的名稱就較方便;原來是牠是夜蛾科的『失巾夜蛾』。
但台灣產蝶蛾網則稱牠為彩巾裳蛾,取此名的原因應該是牠很像一條彩色毛巾或圍巾吧?
失巾夜蛾(彩巾裳蛾):夜蛾科,展翅59–63mm。
本屬有17種之多,多數種類翅膀褐色具黑褐色的粗獷條紋或斑塊,外觀樸素華麗。本種前翅中央具一枚淺黃褐色的月型斑,翅端尚有一個鑲白邊的半圓形斑塊。(失巾夜蛾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