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喉野鴝:鶲科,歌鴝屬。別名野鴝、紅點頦、紅脖仔(台語),身長15公分。冬季常可聽到帶蒼涼高亢的「噓—矣」的哨音;繁殖鳴唱為旋律富變化而動聽的哨音。
不普遍的冬候鳥,每年11-4月出現在平地及丘陵開闊地,喜歡濃密的草叢或灌叢邊緣的環境。不群聚也不與其他鳥混群。性隱密,在植被下層活動,常在地面以跳躍方式前進,不時將尾羽翹起。
主要啄取地面的昆蟲為食。在越冬區會停留在固定的領域,開春後,雄鳥偏愛在灌叢或蔓藤的較高處鳴唱,此時比較容易觀察到。雌雄鳥異色,雌鳥喉部不紅。(資料取自鳥系列自然圖鑑)
紅喉野鴝雄鳥體羽為純橄欖褐色,喉部亮紅色,眼上有一白色條紋。(↑)
發現紅喉野鴝在台中龍井中火發電廠前的一處農田,(下圖)
據農田主人說,去年即已看到紅喉野鴝出現,沒想到今年又在同個地點看到牠們。
紅喉野鴝是遠從西伯利亞來的嬌客,牠有著紅寶石般的喉嚨,每年由北方南遷避寒,台灣在秋季約十月至次年約四月,各地都有牠們的蹤跡,全身為咖啡色,腹部顏色稍淡有斑白。
雄鳥有紅寶石色的喉嚨,鳥如其名,就像男生打著紅色的領帶,再加上眼睛上下之兩道白眉,英氣十足,十分好認。雌鳥無紅色的喉嚨,只眼睛上方有一道白眉,其他與雄鳥類似。紅喉野鴝性隱密,喜於較低灌木密叢下活動覓食,較不易被發現。野鴝在大陸常被抓做籠中鳥,又稱紅喉歌鴝。
〝發現紅喉野鴝處〞
距中火發電廠北邊不遠處,有兩條黑色巨煙噴向上空,
今天龍井區的氣候一片灰濛濛,不知是否和這兩條巨煙有關,則不得而知?
上圖停放車輛的左邊即為發現紅喉野鴝的農田。(拍攝日期:2019/12/2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