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帶蟑螂

 天啦,我家已被另一款新品種的小蟑螂入侵!話說昨晚,我忽見一隻蟲蟲在牆腳爬行,這隻小蟲蟲是我未曾見過的昆蟲,於是立即拍照並上網搜尋,才知道牠是最近已悄悄席捲台灣的棕帶蟑螂。

 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卵鞘,卵就產在其中;一隻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一個卵鞘少則可孵出10隻、多則可孵出50多隻小蟑螂,如今看到這隻棕帶蟑螂的若蟲,那表示我家已不知隱藏有多少隻棕帶蟑螂了。

 看過上圖(↑)這隻蟲蟲嗎?牠是棕帶蟑螂的若蟲,相當於人類的「兒童和青少年」階段,體態未完全成熟,身體背部有兩條乳白色橫線(這是判別重點),身體前半部顏色偏深咖啡,後半部則呈淺咖啡色,身長由剛出生時的芝麻粒大小一直發育到12mm左右,期間數次蛻皮,最後才變為成蟲。

棕帶蟑螂 棕帶蟑螂

 上圖是比第一張若蟲稍大的蟲,蟲齡應介於若蟲與成蟲之間,(↑)

這是目前為止,我家已見的兩款棕帶蟑螂若蟲,仍沒有看到棕帶蟑螂的成蟲。!

棕帶蟑螂

 棕帶蟑螂(↑):姬蠊科,姬蠊亞科,體型小型,外觀近似德國蟑螂但本種前胸背板不具兩條黑色縱帶,前翅淡褐色或褐色,近基部及後方有1–2條黃褐色寬型橫帶,下列的橫帶不明顯。

 棕帶蟑螂若蟲頭部與前胸背板為黑色,中後胸背板則為黃棕色帶狀斑紋,腹部各節背板中央亦為黃棕色。成蟲頭部黑色,前胸背板褐色或深褐色,翅基部有明顯的一條黃棕色帶狀斑紋,是本種特徵與名稱由來。雄性成蟲體長13–14.5mm,身形較為瘦長,翅較長完全覆蓋腹部;雌蟲體長10–12mm,身形較為圓短,且翅較短未覆蓋腹部末端。

 本種可能境外移入,台灣生物網目前沒有這個屬或種。要預防棕帶蟑螂入侵,應注意居家的的洞口或縫隙,需維持環境清潔和妥善保存食物,以避免製造棕帶蟑螂的食源,這是最簡單的預防棕帶蟑螂的方式。如果大量出現時可考慮使用具有專一性的餌劑。(資料取自探索家中昆蟲嘎嘎昆蟲網站

棕帶蟑螂

量得『棕帶蟑螂』體長約1.15公分。(↑)

棕帶蟑螂

已悄悄入侵台灣的新品種蟑螂『棕帶蟑螂』;本文相片是牠的若蟲。(↑)

 

 

 

 

〝台灣居家環境最常見的德國蟑螂、美洲蟑螂、澳洲蟑螂〞

 

德國蟑螂、美洲蟑螂與澳洲蟑螂

 台灣家庭中最常看到的是德國蟑螂、美洲蟑螂與澳洲蟑螂;但我搜尋網路尋找這幾款蟑螂的圖片,卻發現都是各自表述其模樣,也就是這幾種蟑螂常常見讓大家混淆不清,到底是何種名稱的蟑螂。

 但唯一的共識就是看到蟑螂,每個人都很厭惡,無不除之為快;所以上圖是德國蟑螂或澳洲蟑螂已不重要,要如何消滅蟑螂才是重點。以前我家有養金魚,每看到蟑螂就抓牠丟進魚箱內,再大隻的蟑螂都馬上被金魚爭相吃掉,但我家現在沒有養金魚,只有噴灑藥劑消滅牠們。

 

除掉〝德國蟑螂〞卻換來〝棕帶蟑螂〞進駐

 

德國蟑螂、美洲蟑螂與澳洲蟑螂

 半個月前,我買了灌〝克蟑殺蟲劑〞在家裡的每個牆角落噴灑,隔天發現好多翹辮子的蟑螂,且半個月來也未再看到蟑螂出沒;但沒想到驅走了德國蟑螂,卻跑來了新的品種『棕帶蟑螂』。

 昨天,我已再重新噴灑一次殺蟲劑,該藥劑是否對棕帶蟑螂產生滅蟑效果,則有待驗證!

 

 

 

 

在三義雅聞香草植物園拍到的〝蘇里南潛蠊〞

 

蘇里南潛蠊

 蘇里南潛蠊:匍蠊科,潛蠊亞科,潛蠊屬,體長17–18mm,身體寬大,前胸背板黑色具光澤,側緣鑲黃色邊,內側有一條黑色縱紋,後緣中央外突,雌蟲翅膀短不及腹端,腹背板外露,側緣具黃褐色寬型邊紋,腹端黑色,雄蟲翅長超過腹端,翅膀黑褐色。

 本屬兩種,與另一種印度潛蠊相較,本種觸角較短,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野外的路燈下活動,寒冬季節棲息石下,以野外活動較多,少數會潛入住家。本種為單純的黑色具微弱光澤,前胸背板及翅鞘散生細小的絨毛,胸背板後緣側角尖細且長,體型狹長,為本科中大型的種類之一。本種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於3–8月出現,夜晚具趨光性。(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

 

arrow
arrow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