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了拍攝綠瓢蠟蟬成蟲,因此時常前往上次看到牠若蟲的地方尋找,
但綠瓢蠟蟬成蟲始終沒找著,卻看見許多小昆蟲;上圖(↑)就是新發現的白痣廣翅蠟蟬若蟲。
許多蠟蟬科若蟲腹端具有蠟絲,並呈放射狀,但體背斑紋會因種類而不同,
不過,上圖(↑)這隻若蟲剛好和白痣廣翅蠟蟬的成蟲在一起,所以就非常好辨認。
白痣廣翅蠟蟬前緣近端部處各有一枚白色三角形斑點,此為命名的由來。(↑)
白痣廣翅蠟蟬(↑):廣翅蠟蟬科,體長11.2–15.3mm,體型非常大,頭部短扁,複眼紅色或褐色具條紋,前胸背板黃褐色,中央較光滑具中線,前翅佈滿綠褐色的蠟粉,有些個體黃色,翅面有極細微的脈紋,前翅近基部左右各有一枚橢圓形狀突起,近外緣有兩條橫向的條紋,前緣近端部處各有一枚白色三角形斑點,此為命名的由來。
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喜歡停棲於葉背,若有發現附近必有數量不少的族群,少數個體夜晚會趨光。(白痣廣翅蠟蟬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白痣廣翅蠟蟬的弱蟲〞
上左圖(↖)就是若蟲褪變成蟲,留下的軀殼,依稀可看到牠腹端的蠟絲。
眾多蠟蟬科的若蟲因種類不同,體背的斑紋也會跟著不一樣,
白痣廣翅蠟蟬的若蟲(↑)和〝條紋廣翅蠟蟬的若蟲〞很類似,但仔細比對就會發現明顯不同。
從白痣廣翅蠟蟬若蟲背後拍攝牠腹端的放射蠟絲。(↑)
白痣廣翅蠟蟬成蟲,因為與若蟲聚集在一起,因此很容易就辨識是牠的若蟲。(↑)
發現白痣廣翅蠟蟬的植株,最左邊的箭頭處即為成蟲,右邊則是兩隻若蟲的停留位置。(↑)
〝后里舊泰安火車站鐵道〞
舊泰安火車站生態園區的昆蟲很豐富,泰安鐵道兩旁的矮樹叢亦藏有許多小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