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蒲姜

不要小看上圖(↑)這株不起眼的小灌木,她可是株彌足珍貴的三葉蒲姜

根據資料記載,全台僅三處地方發現有此族群,且數量不多

台中大安水蓑衣生態園區,就是資料記載的其中一處;是說很奇怪?怎不多種植幾株?

三葉蒲姜

看到格友〝出外人〞談到〝蒲姜〞在台灣是很常見的植物

才讓我想起以前老家的灌溉渠旁很多,難怪我覺得很眼熟,可能是三葉較稀罕吧?

三葉蒲姜

三葉蒲姜

英文名:

Shrub Chastetree,Threeleaf Chastetree

學名:

Vitex trifolia Linn.

科屬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荊屬(Vitex)

別名:

三葉蒲姜、三葉牡荊、蔓荊、海埔姜、白背木耳、白布荊、白背風

原產地:

原產於琉球、關島、南洋、印度及東非海島。

分佈:

台灣中北部沿海地區,目前僅於苖栗後龍中港溪口、台中大安及彰化大肚溪口發現三個族群,數量並不多,其生育地大多位於沙丘林緣及鐵路兩側。

用途:

能適應強勁的鹽風及貧脊的沙地,為優良防風定沙植物。是良好的誘蝶及蜜源植物。藥用效用:根莖治感冒,風濕,牙痛;莖汁除風熱,行氣血。治感冒,頭痛,瘧疾,風濕關節痛;果實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特徵:

半落葉或常綠叢生灌木,枝幹樹皮平滑,灰白色;老莖樹皮有縱裂紋,灰褐色。幼枝具短柔毛。葉對生,分單葉及複葉兩種,單葉柄有溝,長 1~1.5 公分,有溝,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3~7 公分,先端漸尖,葉基圓形,全緣,表面蒼綠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短柔毛,中肋於背面隆起;複葉三出,柄長 1.5~2 公分,有一縱溝,小葉橢圓形,兩端尖,無柄,中間小葉最大。聚繖花序所形成的圓錐花序頂生,花無柄,花冠藍紫色,唇形,兩面被毛,花萼鐘形,被白色柔毛,5 齒裂。核果球形,被鱗片,具宿存萼片。

觀賞點 操場西側,近後門處
文字資料來源: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台灣樹木解說台北植物園植物資料庫臺灣樹木圖誌

 

三葉蒲姜

 

〝停在三葉蒲姜的昆蟲(↓)〞

 

三葉蒲姜

 稻縱捲葉野螟蛾,非常小隻,展翅約1.5公分,拍攝於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前翅有2條黑褐色橫帶,第2列橫帶貫穿全翅,近外緣具灰褐色分布,近頂角較寬,近臀角較窄。

 稻縱捲葉野螟蛾(↑):草螟蛾科,展翅15–20mm,翅面黃褐色,前翅近前緣及外緣有黑色的邊線,前翅中央有兩條橫帶內具一枚橫斑,橫斑位置與前緣相接,近外緣上緣具黑褐色影狀分布,後翅斑紋近似前翅。本種又稱瘤野螟,普遍分布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種。

 本屬2種,台灣生物網還記錄一種為 Cnaphalocrocis pauperalis (Strand, 1918)[特有]。

三葉蒲姜 三葉蒲姜

上圖左(↖)為稻縱捲葉野螟蛾;上圖右(↗)同為野螟蛾

野螟蛾與橙頭土蜂停留的樹為三葉蒲姜,三葉蒲姜資料取自明道中學(↓)

三葉蒲姜

 橙頭土蜂(↑):土蜂科,體長30mm,體色黑色,頭部橙黃色,觸角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前緣兩側具橙斑,翅膀褐色,腹部黑色具不明顯絨毛。

 本種分類於土蜂科、 Scolia屬,俗稱橙頭土蜂,本屬有2種,為 Scolia bnun Tsuneki, 1972 Scolia superciliaris Saussure, 1864本種腹背不具橙斑,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成蟲喜歡訪花,雌蟲常見於地表、朽木低飛尋找金龜子、鍬形蟲的幼蟲產卵寄生。(嘎嘎昆蟲網)

三葉蒲姜 三葉蒲姜

三葉蒲姜拍攝於大安水蓑衣生態教育園區,水池內種有白色和皮膚色蓮花,以及台灣萍蓬草

園區旁栽植黃槿(俗稱粿葉樹)、三葉蒲姜、草海桐、台灣海桐

水池四周尚種有〝大安型〞大安水蓑衣和〝清水型〞大安水蓑衣…等植物,生態資源極為豐富

台灣萍蓬草 台灣萍蓬草

 台灣萍蓬草:水蓮花,睡蓮科。

 形態特徵:水生植物的浮葉型植物

 葉子:台灣萍蓬草的植株以浮水葉為主,僅在水中有少許的沉水葉;沉水葉較小且薄,邊緣呈波浪狀;浮水葉近於圓形,約10–12cm長,7–10cm寬,下表面具有許多短毛。

 花朵:花萼5枚,花瓣10枚,線形,黃色,狀似雄蕊,長約5-6mm;雄蕊約30枚,黃色;柱頭在頂端平展成盤狀,6–10裂,紅色。

 果實:果實壺形,約2公分長,1.5公分寬。由於果實形狀像酒壺,所以有Brandy Bottle(白蘭地酒瓶)的稱呼。(資料取自新北市汐止區崇德國民小學)

20170624_三葉蒲姜

上圖(↑)即為台中市大安水蓑衣所種植的僅有一株三葉蒲姜樹

下圖(↓)為四周種植的黃槿(粿葉樹),樹上爬滿金龜子,但最後都淪為麻雀的食物

大安水蓑衣生態園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