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青瓦台的名曾有幾度被更改。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漢城(今首爾)後,它被稱作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建築,並且開闢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也曾做為科舉考場。1927年,日本人在景福宮內新建了廳舍,並再把朝鮮總督官邸設在此地。1945年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後改為總統府,最初稱為「景武台」,到了尹潽善時期便更名為「青瓦台」。現在的青瓦台是盧泰愚總統在任時新建的。(資料取自維基百科書)。
由於1968年,曾發生派北軍隊襲擊青瓦台的事件(實尾島事件),所以目前韓國的街道圖都沒有標明青瓦台的所在位置圖。不過,在青瓦台的英文官方網頁卻有準確的地址及交通訊息。因為為了防止朝鮮間諜滲入,所以進入青瓦台一帶都會有簡單的檢查。
南韓國土面積約為台灣的三倍,人口則為台灣的兩倍半;看看她們的總統府,再想想我們的總統府,我們是不是比韓國大和豪華?同樣是總統府前的廣場,台灣的總統府門禁森嚴,南韓像似一座公園且開放讓國民休閒活動;而台灣總統府前面的廣場則只提供百姓抗議…
青瓦台(↑) 南韓現在的總統府;景福宮(↓)韓國從前的皇宮
景福宮位於漢陽城(今首爾)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為北嶽山。1395年,朝鮮太祖李成桂令鄭道傳監督修建宮殿。景福宮所在的位置,原有高麗素宗修建的宮殿,忠肅王時加以擴建,辛禑王和恭讓王遷都漢城時曾居於此。至朝鮮國開國,尚有延興殿等建築保存完好。但其面積狹小,李成桂下令在高麗故宮遺迹的基礎上加以擴建,並興建新的建築。1396年一月,修建工程開始,同年九月初步竣工,命名為「宮城」。周圍1813步,有四門,正南為光化門,門外東西設兩府、六曹、台院。正北為玄武門。正東為建春門。正西為迎秋門。宮城內共有宮殿建築物500多棟,正殿曰勤政殿。此後約200年間,作為李朝的正宮使用。宮名取自《詩經•大雅•既醉》:「旣醉以酒 旣飽以德 君子萬年 介爾景福」。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宮發生大火,康寧殿、思政殿、欽敬閣均被大火焚毀,歷代珍寶、書籍、大王大妃誥命、服飾文物全被燒毀,明宗、王妃沈氏與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移居昌德宮。1592年萬曆朝鮮戰爭爆發,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國王於4月30日倉促出宮,以大臣尹斗壽為扈從,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在出宮前夕,宣祖下令在宮中舉火,將景福宮中歷代寶玩以及文武樓、弘文館所藏書籍、春秋館所藏曆代實錄、文獻「燒盡無遺」,景福宮再度被焚毀。(本文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王室返回漢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為臨時行宮,改名為慶雲宮。因景福宮內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李朝經過兩次侵略戰爭之後經濟殘破,無力修復景福宮,只好將原來作為離宮的昌德宮當作正宮使用,景福宮從此被閒置約兩百七十年。
外國遊客進入南韓,韓國旅遊業者定會安排上述這兩處觀光景點,青瓦台免費參觀,景福宮則要收門票,團體票約折合新台幣三百元;景福宮類似北京的紫禁城,但逛完景福宮花不了一小時,而北京的紫禁城花一個月的時間,仍無法瀏覽全部宮內房間,這樣作比較,大家就可知道韓國的景福宮還算是個小CAS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