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鳥

 黃鸝鳥:黃鸝科 Oriolus chinensis,俗名黃鶯、高麗黃鳥、青鳥、金鶯、黑枕黃鸝。黃鸝生存主要危機來自棲地的消失或改變,目前已被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形態特徵:黃鸝體長約26公分,雄鳥全身大致呈鮮亮的黃色,兩翅及尾羽有黑色斑紋,其嘴呈紅色,過眼線為粗大的黑色,延伸至頭後方呈環狀;雌鳥形態大致與雄鳥相似,但過眼線較細,且體色略帶綠色。

 生物習性:黃鸝為留鳥、過境鳥。飛行力強,飛行呈波浪狀。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樹林上層活動,其嘴粗厚有力,雖為雜食性動物,但以昆蟲、果實為主食,鳴叫聲有如笛音般清脆。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 人氣()

棕背伯勞鳥

 棕背伯勞分布的區域從哈薩克起,穿過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印度半島(除了東邊的國家,到紐幾內亞。中國、泰國、緬甸、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台灣、菲律賓和馬來半島等地都有分布。主要棲息於常見於低海拔地區的疏林地,例槐、楓楊、泡桐、榆、柳、刺槐等喬木的頂端。

 棕背伯勞身長27公分,因下背至尾上覆羽紅棕色得名,伯勞鳥類都有強烈的領域感,方圓數十公尺內,閒鳥莫進。粗大有力的嘴,戢鬥力很強,稱的上是個小型猛禽。以蜥蜴、青蛙、昆蟲等小動物為主食。常把吃不完的食物掛在樹枝上,以備不時之需。(棕背伯勞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棕背伯勞鳥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0) 人氣()

斑點鶇

 斑點鶇:學名 Turdus naumanni,中文拼音「Ban Dong」,又名穿草雞、竄兒雞、紅麥鴓、斑點鶇、傻畫眉。 其學名是荷蘭動物學家Coenraad Jacob Temminck以自然學家Johann Andreas Naumann的名字命名的。

 生態環境:斑鶇喜活動於平原田地或開闊山坡的草叢灌木間,在丘陵、林緣等地帶覓食,本物種常結成小群活動。

 分布地域:斑鶇繁殖於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東部、中國的東北、內蒙古、青海、新疆北部,越冬於中國長江以南省份,西至四川、雲南西部、東至福建沿海、台灣偶見冬候鳥。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20180305台中北屯廍子公園黃花風鈴木

 台中市北屯區廍子公園的黃花風鈴木又花開了!黃花風鈴木每年三月初盛開,自今年春節過後氣溫高升,台中市景賢路的人行道與廍子公園一帶的黃花風鈴木,在高溫催熟下大肆綻放,一朵朵黃澄澄的花朵點綴著藍色天空,落花紛飛彷彿下起黃金雨般,美不勝收。

 前年和去年,景賢路與廍子公園的黃花風鈴木都只有零星開花,今年花況不錯,但盛開程度尚不及2015年的「大爆開」。黃花風鈴木綻放滿枝頭,金黃色花朵在陽光照射下,極為閃亮耀眼,可惜她的花期不長,約只有半個月的時間,而盛開期更只有一周左右,因此賞花可得要快。

20180305台中北屯廍子公園黃花風鈴木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5) 人氣()

白額高腳蛛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拍攝昆蟲也一樣;從發現到拍攝牠們,往往花不到一分鐘,
但隨後的比對昆蟲名稱就頗費工夫了,甚至有時候,查詢不到牠們名字,就因此而擱置。

發現牠於三義雅聞植物園,因太久沒看到此蜘蛛,以致忘了牠叫旯犽 (ㄌㄚ ㄧㄚˊ),
傳說,被旯犽噴到尿液,皮膚會長出泡疹;據國科館生物學組助理研究員李坤瑄表示,
皮膚起水泡或潰爛,應該是隱翅蟲在作怪,因隱翅蟲體液帶有刺激性,
隱翅蟲在人類皮膚上爬行時,會出現線狀的紅斑,接著可能形成水泡或潰爛。

夏天來臨,許多人家中會出現旯犽的蹤跡,巨大又毛茸茸的外型,讓人看了直起雞皮疙瘩,
其實喇牙是蟑螂的大天敵,不僅無害更是益蟲,牠是小強剋星,牠除蟑效果遠比殺蟲劑好。
所以在家中看到旯犽,別衝動置牠於死地,不妨放牠一條生路,牠會幫忙吃掉小強哦!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