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名 樹鷚
學名 Anthus hodgsoni
分類 鳥綱、雀形目、鶺鴒科、鷚屬
形態特徵
樹鷚長15–17cm。雌雄鳥羽色相同。喙暗褐色,額及頭上為綠褐色,具白色眉線及黑褐色過眼線,耳羽暗褐色,具有一淡色斑,腮及喉污白色,具黑褐色顎線,體背棕褐色,腹面有黑色錯裂的斑紋。
分布地區
樹鷚在台灣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常成小群出現於草生地或闊葉林林緣。主要食物為昆蟲、草籽。常於地面覓食、活動。停棲時尾羽上下擺動,受驚嚇或休息時則飛至樹林枝頭停棲。
樹鷚眼睛周圍有淡色寬帶和耳部深色斑(↑)
樹鷚較喜歡於森林活動,偶爾也會出現在田野和灌木邊緣覓食
樹鷚是小型鷚屬鳥種,背部呈綠褐色,胸部和腹部密布條紋(↑)
本文樹鷚拍攝於台中和平大雪山雪山路50K處(↑)
白背鷚
白背鷚同樣是小而優雅的鷚屬鳥種,常見於有部分矮灌木叢覆蓋的開闊區域。(↑)
整體明顯條紋,背部溫暖褐色和體下白。可以很容易地與同區域的其他鷚屬鳥種混淆。白背鷚拍攝於台中外埔忘憂谷小河流堤岸。
白背鷚的體型比樹鷚小,肩膀附近延伸至腹部與背部的黑白條紋與樹鷚極為相似。
樹鷚(上圖左)與白背鷚(上圖右)比較圖
我在2017年3月21日曾於台中外埔忘憂谷拍過touch樹鷚(上圖左);但和這次在大雪山拍的樹鷚比較後(上圖右),才發現2017年在忘憂谷拍得應該是白背鷚才對。
樹鷚與白背鷚會搞不清楚的原因在於樹鷚和白背鷚十分相似;兩者區分在於樹鷚耳後有白斑,而白背鷚的特徵就是背部左右二條黃白色的縱紋十分明顯,且樹鷚身體較短和胖。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