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48公尺造價六億元,位在大倉島媽祖文化園區的媽祖銅像(↑)
時間是旅遊澎湖第二天(12月20)中午,導遊特地選擇中午時分到大倉島參觀澎湖媽祖文化園區的媽祖銅像。導遊沒說選擇正午的原因,我們尚不知道,聽完都讓大家嚇一跳!
原來澎湖媽祖文化園區就是興建在澎湖的亂葬崗?不過當年動土興建之前,澎湖縣政府有邀請佛光山高僧進行灑淨儀式;如果相信有鬼那就證明真的有神,經過高僧灑淨儀式後已是一片淨土。
我們抵達媽祖文化園區時,卻遇到烏雲密佈的天空,如果背景是藍天白雲的照片會更美;但媽祖是救難女神,顯靈都是在惡劣的氣候中出現;或許我們現在看到的媽祖正是祂顯靈時刻?
澎湖為什麼會興建一座媽祖文化園區?(↑)
西元2011年時任縣長的王乾發說媽祖向他託夢,要在澎湖內海設立媽祖神像才能帶動澎湖整體發展;雖然遭民眾反對會破壞周邊珊瑚礁生態,但縣議會依然通過這筆興建媽祖文化園區的預算。
當年興建媽祖文化園區時,縣長王乾發請澎湖天后宮管委會拋磚引玉先捐錢,卻被天后宮拒絕,天后宮的立場是已經有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為什麼還要蓋一座神像在外面吹風淋雨?這情況有點類似要大甲鎮瀾宮出資在大安媽祖文化園區造一座媽祖神像,大甲鎮瀾宮怎肯出錢?
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的第一期媽祖銅像工程已於2022年10月20日舉行揭幕典禮,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期園區及第三期周邊廣場興建;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完工後,大倉島將有「內海之珠」的美稱。
全台第一座媽祖廟的澎湖〝天后宮〞
目前整修中的媽祖天后宮正面圖(↑);下圖是天后宮正殿的背面(↓)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已列為「國定古蹟」。
早期福建沿海漁民為保佑出海船隻與作業平安順遂,會在船上供奉媽祖以求庇佑,後期則在澎湖定居後移往岸上建廟奉祀,時光飛逝,轉眼間庇護澎湖縣民400多年,
澎湖天后宮當時稱為「娘宮」或「媽祖宮」…等,連船渡口也稱為「媽祖宮」,再簡稱「媽宮」。由於「媽宮」與「馬公」在日語是諧音,馬公筆劃少、易辨識,所以日本人在日軍未佔領台、澎之前,軍事地圖就標示天后宮為著馬公。馬公兩字的台語,當地人說要唸作「媽宮」才正確。
澎湖天后宮第二殿
媽祖天后宮第二殿正面圖(↑)
天后宮正殿供俸的媽祖神尊(↑)
澎湖媽祖宮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但是創建於何時卻始終沒有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明萬曆32年(1604年)就已經存在,清康熙3年(1664年),曾經被荷軍燒毀,事後居民再予重建。
清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軍隊攻佔澎湖。施琅認為是媽祖顯靈相助之功,於是奏請加封。清廷曾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同時在清康熙23年(1684年),正式加封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成為享用「每歲三祭,物用太牢」的祀典廟,並稱為「天后宮」。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鬧元宵
參觀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回程途中,導遊特地介紹位居山腳下的外垵村,外垵村民以捕魚維生,早期他們捕魚到對岸換取黃金,所以這裡在早期是澎湖最富庶的地方,因此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外垵村每年舉辦元宵漁火節慶活動和祈福遶境活動,夜晚船隻集結於外垵漁港,吉時到,漁火通明,盞盞燈火燭光的捕魚燈,將外垵的夜空照亮如白晝,每年總是吸引不少遊客到外垵參與盛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