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辮鴴

小辮鴴因頂著像辮子一樣往上翹的冠羽而得名,牠是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過冬的冬候鳥,最大的群居地在雲林縣元長鄉,因當地農田都種植花生,小辮鴴喜歡在花生田覓食,被農民暱稱為「土豆鳥」。

台中市大安區永安里一帶的農田也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上畦這塊農田是我於2017年12月發現群聚的小辮鴴後,今天(11月27日)再度看到牠們群聚在農田覓食。小辮鴴非常機警,如果發現有人靠近,牠們會立即群起飛向天際,並且時常變換隊形,飛行時會發出「喵、喵、喵」的叫聲。

小辮鴴

小辮鴴頭頂上往上翹的冠羽很像一支天線,故被稱為天線寶寶

牠們站立時有雄糾糾氣昂昂的勇士氣質,而走路的優美動作,又很像是淑女般的悠閒雅緻

小辮鴴

中文名稱:小辮鴴,又稱土豆鳥(資料介紹來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學  名:Vanellus vanellus
英文俗名:Northern Lapwing

身體特徵:
●屬於大型的鴴;體長28-32cm,翼展長82-87cm,體重128-330克。
●小辮鴴的體色對比分明,頭頂長一撮上翹的冠羽,尾下覆羽呈現土橙色。
●飛行時翼形寬圓,很容易辨識。停棲時的體型和鴿子差不多。

生態習性:
在繁殖地的主要繁殖於4-7月,營巢於低海拔的草生溼地或短草地面,成淺盤狀,窩卵數多為4枚,孵化期21至28天。繁殖季時領域性很強,對入侵者有強烈的驅逐、威嚇行為;雄鳥會有花俏的展示飛行。

小辮鴴

非繁殖季節經常結成數百隻甚至上千隻的出現於農耕地帶

覓食及活動時的動作優雅,警戒性高,如果有人靠近,牠們會群起飛向天際並時常變換隊形

小辮鴴

牠們日夜皆會活動、覓食,但白天休息時間較多,夜晚為覓食的主要時段,特別是晴朗的月夜。

小辮鴴在臺灣出現於每年的十一月至隔年二月,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內陸及海岸的開闊平地都有機會出現,包括水田、旱田、廢耕地、短草地、灘地等。(本文小辮鴴拍攝於台中大安農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