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蟲又稱䗛(音讀ㄒㄧㄡ),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竹節蟲目(或稱䗛目)的總稱。
竹節蟲是草食性的昆蟲,以善於擬態成樹枝或樹葉著稱,可以躲過天敵。全世界約有2,500種。
體型修長,呈圓筒形,棒狀或枝狀;少數種類扁平如葉。複眼發達,單眼通常退化。
翅膀通常退化;如有翅膀,前翅通常小於後翅。
不完全變態,陸棲,植食性昆蟲。多數分佈於熱帶。
竹節蟲目包括了全世界最長的昆蟲——尖刺足刺竹節蟲 (Pharnacia serratipes,分佈於馬來半島),
體長(含腳)可達55.5公分。 竹節蟲目與紡足目親緣關係最接近。
竹節蟲食草:在野外的食性較廣泛,主要有山芙蓉、木芙蓉、木槿、南美朱槿、羅氏鹽膚木、樟樹、葛藤、青苧麻等植物,本個體飼養時則以月季、番石榴、木槿、朱槿等植物葉子餵食,
其中以月季最受喜愛,再者為番石榴,因為食草來源的關係,本個體飼養時大多以番石榴為食草。卵為粘著式。 孵化時間,夏季約40–50天,冬季約3個月。
本文竹節蟲發現於苗栗三義的菅芒葉,因看到網路有人飼養竹節蟲,因此帶回飼養中。
枯葉大刀螳
中文名稱:枯葉大刀螳
科別屬名:螳螂科、大刀螳屬
形態特徵:
枯葉大刀螳體長70–95mm,身體狹長,體色綠色或褐色,翅緣通常是綠色,頭部三角形,複眼大,咀嚼式口器,前腳發達鐮刀狀,跗節具鋸刺,習性凶猛,被獵捕的小蟲很難逃出牠的魔掌。食物短缺時螳螂會自相殘殺,有些雌螳螂與雄螳螂交尾時,會吃掉雄螳螂的頭甚至全身以補充產卵所需的蛋白質。
分布地區:
本屬有四種,本種俗稱大螳螂,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白晝出現夜間也會趨光,夜晚眼睛會隨著光線改變成黑色,再暗的光線牠都能看得清楚。
枯葉大刀螳的特徵就是身體狹長,體色綠色或褐色,翅緣通常是綠色(↑)
頭部三角形,複眼大,咀嚼式口器,前腳發達鐮刀狀,跗節具鋸刺,習性凶猛。
中華大刀螳
中文名稱:中華大刀螳
科別屬名:螳螂科、大刀螳屬
形態特徵:
體形大型,外觀近似枯葉大刀螳,但本種前胸背板側緣較寬且擴展。體型及顏色具個體差異,有綠色型和褐色型等。中華大刀螳和枯葉大刀螳是台灣最常見的大刀螳屬,具體分辨仍有疑義,不容易區分。
分布地區: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於草叢或低矮的枝葉間,習性隱密,善於捕食各種小昆蟲,肉食性。
枯葉大刀螳的近似種中華大刀螳(↑),白色箭頭處的前胸背板側緣較寬且擴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