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南下遶境進香,於四月卅日終於圓滿落幕,熱鬧一如所預期,人潮和車潮擠爆大甲區各街小巷。因疫情而停辦的「鑽轎腳」活動亦恢復舉行。
今年較特別的是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音沒了,連本文背景音樂「大甲媽祖聖歌」也沒聽到播放聲音,過去堆積如山的垃圾,今年似乎減少許多。睽違三年的鑽轎底活動再次開放,因此沿途信徒跪地等候鑽轎底的隊伍綿延數公里,以致延誤媽祖入廟時間,直到深夜十二點四十分才安座。
今年參與遶境進香的人數比往年多,直到下午三點媽祖鑾轎隊伍才浩浩蕩蕩穿過大甲溪橋。(↑)
「台灣人一生必走一次的朝聖之旅」;金門妹組團前來朝聖。(↑)
「世界三大宗教盛事」的名聲,成功吸引慕名前來的美國觀光客。(↑)
上圖左這位年輕人,看起來應該來自「日本」;上圖右等待接駕和抬轎的宮廟團員。(↑)
因疫情停止三年的「鑽轎腳」活動,今年再度恢復舉行;信徒井然有序的排著隊伍等待。(↑)
鑽轎底的由來以及鑽轎底的禁忌
根據民間說法「鑽轎腳」的原來含意是信徒有事要求媽祖幫忙,事情應驗後為了答謝媽祖,因此以個人身體跪伏地面,當作媽祖登鑾轎時的「踏腳椅」。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鑽轎腳」已成為媽祖繞境或媽祖宗教活動中最常看到的宗教行為;信徒藉由鑽媽祖鑾轎表達對神明的尊敬,以祈求神明庇佑,且也可以趨吉避凶和帶來福氣。
但鑽轎底有許多禁忌:(參考自全國宗教資訊網)
●女性信徒若適逢生理期間不可以「鑽轎腳」,以示尊重。
●信徒「鑽轎腳」不能戴帽子,如果有戴帽子必須脫下,身上背包必須收於懷中,不能揹著。
●信徒身邊的進香令旗,不許在「鑽轎腳」時攜帶,以示對神明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