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木鴨(林鴛鴦)又名樹鴛鴦、美洲鴛鴦。是鴛鴦屬的一種鳥類,棲息在北美地區,體長47至54公分,翼展66至73公分,以羽毛色彩艷麗而聞名。
美洲木鴨特徵:雌鳥類似鴛鴦,但眼周的白斑較長,嘴比較細,上嘴基部朝著眼眉處突出。幼鳥類似雌鳥,但在腹部有褐色的斑駁及條紋。分布於北美洲中南部以及古巴。食性通常吃種子或水生植物,但也會吃橡實或小昆蟲。(美洲木鴨(林鴛鴦)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美洲木鴨主要棲息在水面上覆有樹林等植被的水域。牠會利用啄木鳥築巢留下的樹洞或水域附近的天然樹洞內逐巢,牠們沒有領域性,只要巢洞夠,築巢的密度可能變得很高。
美洲木鴨在20世紀初就已經瀕臨絕種,美國政府在1913年將其列為永久禁獵的物種,經過很長的時間族群數量才因為復育方式正確而漸漸增加。台灣桃園陽明公園則最近被發現有美洲木鴨進駐。
〝隱姓埋名了三年才被發現的美洲木鴨〞
大家都以為桃園陽明運動公園最近飛來一隻美洲木鴨,其實據常在公園運動的人士說,這隻美洲木鴨已在公園住了三年。由於美洲木鴨和鴛鴦極為類似,因此大家都不以為意,直到最近有人把這隻美洲木鴨PO放在Facebook,被鳥類專家發現原來是美洲木鴨,才引起許多愛鳥人士來此拍照。
當地人士說,三年前有名外籍人士在陽明運動公園放了一對公、母的美洲木鴨,可能這對美洲木鴨是兄妹檔,因美洲木鴨近親不交尾,母的木鴨在繁殖期間就不知飛往何處,獨留這隻公的美洲木鴨在陽明運動公園,而陪伴牠在側的有兩隻台灣常見的番鴨。(下圖左為番鴨,右為美洲木鴨)
美洲木鴨的體長和一般常見的番鴨相比,約為番鴨的一半大小。(↑)
美洲木鴨屬於寒帶鳥,台灣目前雖是冬天,但對牠們來說仍顯溫度過高,
因此都躲在公園的木棧橋下避暑,且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清晨或傍晚才會出來覓食。
想拍攝美洲木鴨必須耐心等待,因牠白天會出來覓食,且出現一定會洗澎澎,
當牠潛入水中,你就必須對準牠猛按快門,牠浮出水面就會飛舞翅膀,把翅膀的水分拍掉!
我是第一次前去桃園陽明運動公園拍攝美洲木鴨,不諳牠的習性,
約等了一個多小時,牠才走出木棧道去覓食,在等待中和當地人士閒聊才知道;
他說看了三年多的木鴨,一直把這隻鳥當作和八德埤塘的鴛鴦一樣,
直到最近看到許多人來此拍照,經過詢問才知道這隻鳥竟然是來自美洲的林鴛鴦。
本文美洲木鴨拍自桃園區陽明運動公園;拍攝日期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