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蟲

 竹節蟲又叫䗛(ㄒㄧㄡ),體長約55.5厘米。節肢動物門中昆蟲綱,竹節蟲目(又叫䗛目)亦包括咗全世界最長嘅昆蟲-巨竹節蟲(Pharnacia serratipes),是一種草食性昆蟲,善於擬態成樹枝或樹葉見稱。全世界約有2500種。大隻或非常之大的昆蟲,體型修長,圓筒形,棍狀或樹枝狀。

 竹節蟲的複眼發達,單眼通常已退化。翼都退化;但如果有翼,前翼通常細過後翼。分佈響熱帶,陸棲同夜行性。十九世紀開始就有人專門養。聽說竹節蟲的屎可以醫腸胃病。(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黃口攀蜥 竹節蟲

不曾看過竹節蟲,初次看到竹節蟲卻出現牠差點被蜥蜴吃掉的畫面;

我因好奇蜥蜴吃枯樹枝?所以隨手拍拍,誰知閃光亮時,蜥蜴被嚇得嘴巴掉下了枯枝,

從蜥蜴嘴巴掉下的枯枝,不停的在地面竄動,當時我以為是枯枝隨風搖曳。

 

待放大圖片才知蜥蜴含的是竹節蟲,隨風搖曳的枯枝是竹節蟲痛得在地面抽搐,

原來竹節蟲流的是綠色血液(上左圖箭頭處),同時也看到昆蟲被捕食所產生的恐懼感!

黃口攀蜥 竹節蟲

竹節蟲、渡邊長吻白蠟蟬與黃口攀蜥,拍攝於后里舊泰安火車站烏臼樹。

 

 

 

 

咬住竹節蟲的是台灣本種〝黃口攀蜥〞

 

黃口攀蜥

 黃口攀蜥:飛蜥科,體長7-21mm,外觀近似斯文豪氏攀蜥,是台灣最小的攀木蜥蝪。嘴巴內側和舌頭黃色而得名,體背一般有深褐色的花邊縱紋,側視有菱斑連貫形成黃色縱帶,體色及斑紋多變,雄性喉部有橘色斑塊,具領域性,若有外物靠近喉部會擴張並做出伏地挺身的趨敵動作。(嘎嘎昆蟲網站

 本屬五種,容易與斯文豪氏攀蜥混淆,俗稱肚定、竹虎、山狗大,常會與斯文豪氏攀蜥混為一談。本種台灣北部較常見,體色會隨環境改變,隱密性高,白天出現,夜晚休息,肉食性,以小昆蟲為食。

 

 

 

 

同棲息在烏臼樹的〝渡邊常吻白蠟蟬〞

 

渡邊常吻白蠟蟬

每次前往舊泰安火車站,我總會留意園內烏臼樹是否來了渡邊常吻白蠟蟬

直到昨天(8/10)終於看到了渡邊常吻白蠟蟬,只是牠習性不改,依然和我玩躲躲貓遊戲;

我很樂意的和牠繞了樹幹幾圈,但我擔心牠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黃口攀蜥的食物。

渡邊常吻白蠟蟬

 渡邊長吻白蠟蟬:蠟蟬科,體長65–80mm,體型狹長,頭部延伸呈棒狀突出,末端黃色如球狀,全身佈滿白色粉狀,翅型寬大,翅外緣褐色具白色斑點,腹面紅紫色。

 本種又稱渡邊氏東方蠟蟬,為台灣蠟蟬科中體型最大的,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成蟲於5–8月出現,寄主烏桕或山桕樹幹上,群體營生,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汁液為食,食性專一,遇到騷擾會以橫向的方式移動躲藏樹幹的另一邊,初齡若蟲淺褐色,休息時身體斜向上仰,猶如坐姿模樣很有趣,為保育類昆蟲但棲息量尚多。(渡邊長吻白蠟蟬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arrow
arrow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