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波紋小灰蝶在黃槿樹交尾,但其中一隻小灰蝶的頭被葉片遮住了,
畫面看起來不怎麼完美;為了拍幾張小灰蝶交尾特寫鏡頭,所以我輕輕撥開黃槿葉片。
接
下
來
的
畫
面
會
有
點
色
從上兩張照片(↑)可以看出左邊是雌蝶,右邊是雄蝶…
雌雄小灰蝶雙方情投意合時,雄蝶和雌蝶會尾對著尾,雄蝶伸出交尾器官,
插入交尾器官後,雄蝶的把握器會緊緊夾住雌蝶的交尾器官,
交尾進行中,雌蝶會拖著雄蝶邊吸花蜜,遇到騷擾也會一起逃離現場!
波紋小灰蝶(↑):小灰蝶科,展翅27–33mm,雄蝶翅膀表面藍紫色具金屬光澤,雌蝶為黑褐色,藍色光澤較少,雌雄翅腹面具褐色波浪狀斑紋,後翅下緣有一條灰白色縱帶。
本屬一種,本種又稱為豆波灰蝶、波紋灰蝶、豆莢灰蝶,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幼蟲以扁豆、豌豆、蠶豆、黃野百合等豆科植物寄主,成蟲全年可見,喜歡訪花吸蜜。(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根據所有網站對小灰蝶的介紹,雌蝶的體型都遠比雄蝶還要大,
而且,雄小灰蝶翅膀表面具有藍紫色具金屬光澤,雌蝶為黑褐色,藍色光澤較少,
但從上圖小灰蝶交尾器官來看,波紋小灰蝶不能僅憑外觀揣測雌雄!
上圖(↑)是我2016年拍的另一對小灰蝶交尾畫面,
雌雄小灰蝶一旦交尾,就看不到交尾之前雌雄小灰蝶生殖器官的前動作!
〝數量減少已成稀有植物的三葉埔姜〞
三葉埔姜又名三葉牡荊,落葉喬木,葉對生,樹皮平滑,灰褐色,分單葉和複葉兩種。頂生圓錐花序,花冠淡紫色,唇型,背白色柔毛,五齒裂。
花期五至八月。能適應強勁鹽風及砂地,為優良防風定沙植物。因沿海生態環境的破壞,致使數量減少和稀有。(資料介紹取自大安生態公園)
去年此時此地,三葉埔姜有兩株且極為茂密;今年三葉埔姜卻面臨枯委。
波紋小灰蝶與三葉埔姜均拍攝於台中大安水簑衣生態公園;拍攝日期2020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