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鷺:學名Ardea alba,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鸛形目,鷺科。(取自台灣國家公園)
型態特徵:全身雪白,腳及腳指為黑色。冬羽–嘴至眼先為黃色。夏羽–嘴黑色、眼先為藍綠色。常與小白鷺、中白鷺等混棲。冬候鳥。嘴長頸長腳長的涉禽,飛行時頸部縮成S型(台灣只有此科和鵜鶘科有這特徵)。出現於沼澤。主要食物為魚類、昆蟲、兩生類。海拔分布於0至50公尺。
大白鷺在台灣是隨處可見的海鳥,偶爾也會表現得很有『仙氣』的時候,
上圖這對大白鷺就如古詩所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出雙入對令人稱羨。
大白鷺(↑)拍攝於台中大安龜殼生態園區外海的溼地。
〝青足鷸或小青足鷸?〞
上圖(↑)是青足鷸或小青足鷸?鷸科的鳥類實在很難去分辨!
上圖鷹斑鷸青足鷸小青足鷸比較圖取自(Alder's Bird-watching Notes)
〝黃鶺鴒〞
黃鶺鴒:鶺鴒科,俗名牛屎鳥仔。普遍之冬候鳥及過境鳥,於8月至翌年5月散見於低海拔水域,如水田、河岸、池塘、沼澤、湖邊及海邊。偶而會出現於校園間,是比較容易觀察到的鳥。
鳥類描述:身長約17公分,以橄欖黃的背部,黑色的腳,及翼上兩道白斑可與灰鶺鴒做一區隔,另黃鶺鴒的過眼線也較窄些。黃鶺鴒有好幾個亞種,黃眉黃鶺鴒有一條黃色粗眉斑,過眼線較暗。白眉黃鶺鴒眉線則較細。叫聲「唧、唧」或「唧唧…」的叫聲,以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黃鶺鴒繁殖期為5至8月,在地面築巢,巢隱藏於草叢間,一巢產卵4至5枚,卵灰白色,其上被有褐色斑點和斑,孵育期為12至14天。以快走方式獵食昆蟲,偶爾會飛撲昆蟲。飛行時呈波浪狀前進;停立時尾部會上下擺動。遷移時會大群夜棲於甘蔗田或蘆葦叢中,非常壯觀。(資料取自興安生態資源網)
上圖(↑)為台中大安濱海的風力發電扇,水鳥則拍攝於南埔一帶的農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