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文化大樓位於台中市大甲區和平路 223號(台中市立大甲國中大門西側,中間隔著一條信義路)。此地原為媽祖香油田,為了宏揚媽祖的豐功懿德,並推行民俗藝術以及復興中華固有文化,因而興建的大樓,於民國79年12月29日奠基,民國83年5月4日開始動工,直到89年3月5日落成,民國89年落成啟用的鎮瀾文化大樓。內有媽祖文物展示廳、圖書館、中小型會議室…等。
鎮瀾宮文化大漏占地面積1800坪,外型仿造國父紀念館的設計,為一座城關型的北方宮殿式建築,總共有六層樓的建築,每個層樓個別展示不同的媽祖相關文物,包含鎮瀾宮拆除的舊廟門…等。通過山門後,有一廣場,大樓中軸的台階直通三樓大門,有重要活動、會議或展覽才開放。
鎮瀾宮文化大樓的〝山門〞有台北自由廣場牌樓的影子。(↑)
山門乃指寺院正面、最外層的樓門;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名「山門」;後世即使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
大甲鎮瀾宮文化大樓是仿造國父紀念館設計的建築,但卻比國父紀念館還要美。(↑)
從山門觀看鎮瀾宮文化大樓。(↑)
鎮瀾宮文化大樓,樓下入口處的左右兩旁豎有十二座石雕像;
神農、黃帝、周文王、孔子、秦始皇、韓信、諸葛亮、李世民、岳飛、成吉思汗、鄭成功與林則徐。
但中國歷史名人眾多,為何單挑此十二位?鎮瀾宮全球資訊網卻無此相關紀載。
文化大樓大廳入口處設有媽祖以及左右兩護法的神像。(↑)
這棟美輪美奐的鎮瀾宮文化大樓如果建造在台一縣道路旁,將會是大甲鎮瀾宮媽祖廟的一個非常明顯地標,可惜卻隱藏在郊區內,除非刻意前往,否則外地人經過大甲區很難看到這棟大樓。
如何前往鎮瀾宮文化大樓?可將導航輸入台中市大甲區和平路223號,或台中市大甲區育英路186號的台中市立大甲國中地址。鎮瀾宮文化大樓距位於順天路的鎮瀾宮約1.3公里,約5分鐘車程。
〝阿勃勒〞
鎮瀾宮文化大樓附近有座社區公園,目前適逢阿勃勒盛開,園區的阿勃勒開得甚為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