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來方知花香,有鳥叫聲和花香味,才發現我的家是那麼的美麗
幾年前在庭院種植的櫻花,現正吐露著芬芳
櫻花的花香味,引來許多嬌客,最難得的是–綠繡眼也聞香而來;在櫻花樹上吸吮著櫻花蜜
綠繡眼(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是一種小型雀形目綉眼鳥科鳥類
中國稱暗綠綉眼鳥,台語稱青笛仔、青啼仔
體長約11厘米,背部羽毛為綠色,胸和腰部為灰色,腹部白色,翅膀和尾部羽毛泛綠光
特徵就是眼的周圍環繞著白色絨狀短羽,形成鮮明的白眼圈,故名繡眼
看過這種鳥嗎?牠叫做小辮鴴,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二、三月來度冬
常在採收後的花生田覓食、休息,被暱稱為「土豆鳥」,另因其叫聲像貓叫,農民叫「田貓仔」
小辮鴴(學名:Vanellus vanellus),是一種鴴科麥雞屬的鳥類,多數是候鳥
每年夏天在中歐、東歐、哈薩克至中國東北一帶繁殖
冬天到華南、日本、印度、西亞、法國、伊比利半島和北非越冬。上圖(↑)為在芋頭園啄蟲的小辮鴴
小辮鴴(圖上↑)在空中翱翔的畫面;小辮鴴和埃及聖鹮(圖下↓)均拍攝於台中市大安區一帶的農田
埃及聖鹮(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名埃及聖朱鷺、埃及聖鷺、聖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拉克東南部及以往埃及的一種朱鷺。牠們在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托特的象徵。牠們也被引入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及美國。
現在,在台灣西部濱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保守估計全台灣約有500至600隻的族群量。埃及聖鹮成鳥長68厘米,身體全白,後羽黑色。頭部及頸部都是禿及黑色的,喙厚而彎,腳也是黑色的。飛行時雙翼張開後邊有一道黑色羽毛。雄鳥及雌鳥相似,雛鳥呈灰白色,喙較少,頸上有一些羽毛。
埃及聖鹮在樹上築巢,會與其他水鳥(如鷺科)一同生活。牠們很多時會在猴麵包樹上以樹枝築巢,每次產2–3顆蛋。 埃及聖鹮在沼澤濕地及泥濘出沒,有時會到訪農地及垃圾站。牠們主要吃魚類、青蛙及其他水中生物,包括昆蟲與螺類。埃及聖鹮很靜,但有時也會發出一些哇聲。
引入到南歐的埃及聖鹮急速破壞了燕鷗等動物的棲息地,且與牛背鷺及白鷺競爭築巢的地方。牠們很能適應環境,在冬天的時候會吃垃圾來補充牠們的食物。埃及聖鹮是《非洲-歐亞大陸遷徙水鳥保護協定》中所保護的物種之一。
在古埃及,埃及聖鹮倍受尊崇,且會被製成木乃伊,成為托特的象徵。希羅多德及老普林尼都指埃及聖鹮可以對抗蛇。另亦有指只要將埃及聖鹮作為祭牲,就可以殺死帶來瘟疫的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