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泥壺蜂(雌):胡蜂科、蜾蠃亞科,虎蜾蠃屬。雌蟲體長26–28mm,雄蟲23–25mm,體色黑色,前胸背板前方有一對八字黃色斑紋,中央具兩條縱向條斑,腹柄黑色細長,中央及後端具黃斑,腹錘黑色具黃色環紋但中央不相連,翅膀褐色;雄蟲近似雌蟲但體型稍小。
本種又稱虎斑細腰蜾蠃、虎蜾蠃,外觀像細腰蜂但腹柄較細腰蜂粗。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常見於野花上賞花吸蜜,雌蟲會銜泥於樹幹或住家的窗邊、牆壁築泥巢,巢壺形,可以把3-12個壺形巢連接在一起,每築一個巢會產下一粒卵,再捕捉鱗翅目的幼蟲注射麻醉液儲藏於巢裡,等卵孵化後幼蟲便吃泥壺蜂媽媽給的食物長大。(虎斑泥壺蜂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8) 人氣()
臺灣欒樹又名苦楝舅、苦苓江、金苦楝、拔子雞油、臺灣欒華、木欒仔、五色欒華、四色樹,是一種無患子科的落葉喬木,台灣欒樹為臺灣特有種植物,耐旱性強,每年大約秋季10月開花。蒴果苞片先是粉紅色,然後再變成紅褐色,成熟時為褐色。(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欒樹特徵:落葉喬木,高約10–25公尺,樹幹褐色。二回羽狀複葉,小葉卵形或長卵形,邊緣有尺鋸,4-6對,基部歪斜,先端尖,紙質。花有5瓣,圓錐頂生花序。花冠黃色,蒴果有三瓣,瓣玫瑰紅色,氣囊狀,先淡紫轉紅褐色,最後呈土色。種子先是綠色,再轉紅色,後黑色。
台灣欒樹原產地臺灣,分布河谷兩岸及低海拔向陽的闊葉林內。臺灣欒樹是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入侵物種,尤其在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及夏威夷。臺灣欒樹的樹姿優美色彩多變化,是極為優良的行道樹與園景樹,在臺灣隨處可見,秋天花季時尤為顯眼。其花可作黃色染料。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4) 人氣()
鼠眼木(學名:Ochna serrulata)又名桂葉黃梅,俗名「米老鼠樹」(Mickey Mouse Plant)。原產於非洲南部亞熱帶地區,可用於庭園園藝觀賞。(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外型特徵
莖: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1–3公尺。
葉:葉片互生,長橢圓形,葉端有針狀突尖,葉緣疏鋸齒狀,厚革質,葉片極像桂葉。
花:花有5片黃色花瓣,形狀與梅花相似,故又名「桂葉黃梅」。最初開黃色的花,花瓣飄落後,花萼及雄蕊不脫落,逐漸變成鮮紅色,花萼張開後可見到果實。
果實:果實原是綠色,逐漸成熟後轉成黑色,形狀酷似米老鼠的頭部,故稱為「鼠眼木」。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1) 人氣()
上圖(↑)的植物可能在山上看到,但卻是第一次聽到它叫作賊仔褲帶!
傳說在江西、浙江民間,小偷大盜喜歡把它製成腰帶繫在腰間,
原因是被警察抓到被毒打或是逃跑途中跌打損傷時用它來治傷,故稱爲賊仔褲帶;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8) 人氣()
黃斑蛺蝶(雄):蛺蝶科,展翅33–50mm,雄蝶上翅膀表面底色黑色,基半部有一條橙色帶,下翅底色橙色,翅緣黑色具橙色斑點,翅基處有一枚黑色斑點,翅腹面為黑色與橙色參雜的斑點。雌蟲翅膀表面為黑色具藍色的斑紋,其中上翅近基部有一枚橙色的斑點,翅腹面顏色較雄蟲深,黃斑較雌蟲少。
本屬有兩種,本種又稱雌黑黃斑蛺蝶、黃胡麻斑蛺蝶、帥蛺蝶、燦蛺蝶,主要分布於1000公尺以上山區(上圖的黃斑蛺蝶就拍攝於高海拔的大雪山),幼蟲以殼斗科的青剛櫟、赤柯寄主,體色綠色,體背有兩對白斑,頭面具紫紅色的斑紋,蛹枯葉狀,成蟲出現於4-11月,雌蟲會產卵他種昆蟲,如象鼻蟲捲曲的蟲巢裡,成蟲常見於殼斗科植物吸食樹汁。(黃斑蛺蝶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