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辮鴴

 小辮鴴因頂著像辮子一樣往上翹的冠羽而得名,牠是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過冬的冬候鳥,最大的群居地在雲林縣元長鄉,因當地農田都種植花生,小辮鴴喜歡在花生田覓食,被農民暱稱為「土豆鳥」。

 然而,我很幸運地在台中市大安區永安里一帶的農田,發現近百隻小辮鴴聚集在農田覓食,且都近在咫尺,才得以拍攝得這般清楚。小辮鴴非常機警,所以需在車上拍攝,如果發現有人靠近,牠們會立即群起飛向天際,並且時常變換隊形,飛行時會發出「喵、喵、喵」的叫聲。

小辮鴴

 學名:Vanellus vanellus

 英文俗名:Northern Lapwing

 首次觀賞到小辮鴴的人,一定會被牠們奇特的造型給吸引了。真的!小辮鴴是一種很帥氣的鳥,牠們站立時有雄糾糾氣昂昂的勇士氣質,飛翔時慢條斯理的優美動作,簡直像是淑女般的悠閒雅緻。

 在歐洲,小辮鴴還是荷蘭皇室鍾愛的鳥類之一呢!在台灣小辮鴴的數量不多,每次都以小族群出現於中部或南部的濕地及旱田中。當然,北部往昔也常出現,只因濕地被破壞地很厲害,如今在北部想看到牠們蹤影的機會就少了許多。(本段資料介紹來源: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1742 小辮鴴

 小辮鴴頭頂上往上翹的冠羽很像一支天線,故被稱為天線寶寶

 牠們站立時有雄糾糾氣昂昂的勇士氣質,而走路的優美動作,又很像是淑女般的悠閒雅緻

小辮鴴

 小辮鴴在臺灣出現於每年的十一月至隔年二月,為不普遍的冬候鳥。內陸及海岸的開闊平地都有機會出現,包括水田、旱田、廢耕地、短草地、灘地等。

 小辮鴴的體色對比分明,頭頂長一撮上翹的冠羽,尾下覆羽呈現土橙色,飛行時翼形寬圓,很容易辨識。停棲時的體型和鴿子差不多,屬於大型的鴴;體長28-32cm,翼展長82-87cm,體重128-330克。

小辮鴴與鴿子

 未曾看過小辮鴴的人,都很想知道小辮鴴有多大隻?大家應該看過鴿子吧?小辮鴴停棲時的體型和鴿子差不多(↑),我把小辮子的照片與鴿子放在一塊兒,大家對小辮鴴的大小就會有個概念。

 小辮鴴的雌雄鳥外表幾乎一樣,只有些微差異。背面主要是帶有金屬光澤的墨綠色,腹面白色。嘴和頭頂、冠羽、胸部黑色,雄鳥在繁殖羽時喉部也是全黑。尾羽前半白色,後半黑色,末端灰白色(最外側尾羽通常外瓣全白)。虹膜深褐色,腳肉紅或灰粉紅色。成鳥非繁殖羽的喉部全白,臉及後頸明顯帶有土黃色,背面有皮黃色羽緣。幼鳥像成鳥非繁殖羽,但冠羽短,背面墨綠色黯淡,有皮黃色羽緣。

 生態習性:在繁殖地,主要繁殖於4月至7月,營巢於低海拔的草生溼地或短草地面,成淺盤狀,窩卵數多為四枚,孵化期21至28天。繁殖季時領域性很強,對入侵者有強烈的驅逐、威嚇行為;雄鳥會有花俏的展示飛行(display flight)。

 非繁殖季時,經常結成數百隻甚至上千隻的出現於農耕地帶。結群飛行時成不規則排列,起飛時振翅迅速,但在空中飛行時鼓翼深而緩慢。牠們日夜皆會活動、覓食,但白天休息時間較多,夜晚為覓食的主要時段,特別是晴朗的月夜。覓食及活動時,動作優雅,但警戒性高。(本文〝小辮鴴〞的拍攝日期為2017年12月6日;拍攝地點:台中市大安區永安里一帶的農田。)

小辮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