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十三星瓢蟲(↑):瓢蟲科/瓢蟲亞科,體長6–9.5 mm,前胸背板具2枚黑斑,斑點相連,小盾板黑色,鞘翅橙紅色,左右翅共有13枚小黑點,其中一枚小黑點在翅末端的接合處呈梨形。本種又稱紅肩瓢蟲,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幼蟲都捕食蚜蟲,少數個體夜晚會趨光,在冬季某些族群會集體渡冬,溫暖的陽光下還是有機會看到成蟲。
本種尚有變異個體但在台灣很少見到,正常個體則很普遍。取名雖稱「小」十三星瓢蟲其實體型已經很大了,同樣十三星的瓢蟲還有一種叫大十三星瓢蟲,其體型更碩大。
本屬6種,其中點條和瓢蟲Harmonia shoichii稀少,目前網路上還未見有生態照片。(小十三星瓢蟲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小十三星瓢蟲,前胸背板後緣中央有一枚山峰狀的黑斑。
小十三星瓢蟲,能以成蟲的型態越冬,在寒冷的季節最容易看到的瓢蟲。
〝變斑盤瓢蟲〞
極為罕見的變斑盤瓢蟲(↑);斑型變異,體長0.5–0.6公分,
體背黑色僅前胸背板前緣左右各有一枚白斑,本種個體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很少見。
變斑盤瓢蟲拍攝於台中后里舊泰安火車站茄苳葉背。(↑)
〝太田隱勢瓢蟲〞
太田隱勢瓢蟲:瓢蟲科,體長0.26公分,體色黑色,左右翅鞘各有一枚狹長略寬的縱帶斑紋,體表佈滿絨毛,雄蟲額部有黃斑,雌蟲頭部黑色。(上圖為雌蟲)
本種又稱太田小黑瓢蟲,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為常見的種類。(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紅胸黑瓢蟲〞
紅胸黑瓢蟲是第二次在舊泰安火車站看到,
第一次拍攝紅胸黑瓢蟲沒幾張就被飛走,這次倒是很安靜的讓我左右上下前後的拍照。
紅胸黑瓢蟲從正面看超萌的,兩顆眼睛和頭部很像貓熊。
紅胸黑瓢蟬拍攝於台中后里舊泰安火車站,介紹詳見稀少種類的紅胸黑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