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環頸雉

 台灣原生雉雞有三種,分布於中高海拔的有台灣帝雉、藍腹鷴,分布於低海拔的是環頸雉;帝雉與藍腹鷴皆為台灣特有種,環頸雉則與人類生活空間較接近,故有「草地明珠」之稱。

 去年為了拍攝環頸雉,專程開車遠赴台南沙崙農場,來回開車耗去了四、五個小時,而現在台中都會公園附近的農田已有環頸雉出沒,且範圍不廣又都近在咫尺,怎能錯過?

環頸雉 環頸雉

 環頸雉:學名 Phasianus colchicus,俗稱野雞、華蟲,是雉科雉屬的鳥類。

 特徵:雄性環頸雉的羽毛從幾乎白色到幾乎黑色都有,這是馴化及與綠雉雜交,加上放生不同的亞種雜交的結果。例如在歐洲、北美、澳洲的環頸雉族群常是多個亞種的雜交,沒有特定分類。

環頸雉

 雌雄外觀:雄鳥體長約76至89公分。尾長,黑色有條紋,占體長近50公分。身體羽色通常為棕褐色,有多種變型,頭部深綠色,有小型冠羽和紅色眼斑肉垂。白色頸環有或退化。雌鳥體長約53至63公分,其中尾部大約20公分。羽色單調,全身為有雜斑的棕褐色至灰色。稚鳥體色和雌鳥一樣,大約孵化後10個禮拜雄鳥才會在頭、胸、背部長出亮麗的羽毛。

環頸雉

 生態環境:可在農田附近的丘陵、山區灌叢、草叢、林緣草地、山麓草場、江湖邊葦塘發現。環頸雉有飛行能力,但牠們較偏好奔跑。主食為果實、穀物和種子,有時也會吃昆蟲、蚯蚓、蝸牛等小動物。環頸雉在地面築巢,在4月到6月的繁殖期會在2至3星期內產下約10顆蛋。孵卵期約23至26日。稚鳥會待在雌鳥身邊數個星期;成長迅速,約15個星期變為成鳥。(取自維基百科)

環頸雉

 本文拍攝的皆為公環頸雉,尚未看到雌環頸雉出現;目前有可能是孵蛋期間。環頸雉走路並非像藍腹鷴一樣昂首挺胸,而是匍匐前進,但每隔陣子就會抬頭觀望四方,警戒心很強。

環頸雉

 因為拍攝環頸雉,查了牠的有關資料後,才對環頸雉有幾分認識,環頸雉和人類的生活空間有幾分重疊,有人聯想到環頸雉會對農田有損害,其實環頸雉並不如大家想像中的多。

 屏科大教授陳美惠2003年研究表示,全台最純的環頸雉族群落在清泉崗機場;又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鳥類紅皮書」草案中提到,環頸雉和其他五種鳥類,均列入和哺乳類動物白海豚同樣的「極度瀕臨絕種」。大肚山是環頸雉重要的棲息環境,卻因開發而支離破碎,過去穩定的族群棲地皆已消失,其中環頸雉族群數量最大之處,目前已闢為清水休息站。

 清泉崗機場由於軍方管制,惠及這群逐漸稀少的環頸雉,目前推估族群數量約10至25對左右;但清泉崗機場跑道擴建後,又再度限縮環頸雉族群,保育團體認為,若不提出有效的保育方案,環頸雉有可能在幾年內就會全部消失。(摘錄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網頁)

 

〝台南沙崙農場〞與〝台中清泉崗〞的環頸雉,比比看

 

環頸雉 環頸雉

上圖左的環頸雉拍於台中清泉崗,上右圖的環頸雉則拍於台南市歸仁區的沙崙農場;

屏科大教授陳美惠說全台最純的環頸雉族群落在清泉崗機場,大家比比看,哪個地方不相同?

 

台灣三種原生雉之一的〝帝雉

 

20140412母帝雉 20140412公帝雉

母帝雉(上左)與公帝雉(上右)拍於雪山路50K。(詳情請點擊大雪山帝雉的介紹)

 

台灣三種原生雉之一的〝藍腹鷴

 

20140412公藍腹鷴 20140412母藍腹鷴

公藍腹鷴(上左)與母藍腹鷴(上右)拍於雪山路23.5K。(詳情請點擊大雪山藍腹鷴的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jipixnet 的頭像
    wujipixnet

    發現台灣之美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