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虎頭蜂

近期多人登山屢遭到虎頭蜂攻擊,農委會引述戶外虎頭蜂攻擊預防手冊要點,包括『安靜閃避、衣物護頸、迅速離開』,千萬別用力揮舞,以免引來更多蜂群,保護自身安全。

農委會建議,遇到虎頭蜂應該記得三要點:
1.低身體,安靜地離開,勿揮打,以免引發蜂群的攻擊。
2.遇到攻擊時應以衣物護住頭部,儘量向順風方向離開,減輕引發氣流、殘留被螫者的費洛蒙訊息。
3.若蜂群追擊,切勿邊跑邊揮動衣物,否則造成的強大氣流,會招來更多毒蜂的追擊。

若是不小心被虎頭蜂螫咬,傷口出現疼痛、腫脹、搔癢;可先「冰敷」或使用抗組織胺藥膏,再到醫院請醫師詳細檢查。農委會提醒大家進入山區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淺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織品或表面粗糙的衣帽,才能好好保護自己。(摘錄自聯合新聞網

 

〝中國大虎頭蜂〞

 

中國大虎頭蜂

中華大虎頭別名中國大虎頭蜂、大虎頭蜂、臺灣大虎頭蜂、土蜂仔、大土蜂(台語)、金環胡蜂。

型態特徵:
雌蜂體長5.0公分,雄蜂3.9公分,工蜂4.0公分。體表絨毛較少,頭部淺黃褐色,胸部黑色,腹部暗黑褐色,每一腹節後緣都有黃色環紋,末端數節呈黃色,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虎頭蜂。

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

生活習性:
每年三至四月間會開始於土穴中、樹洞中或石穴中築巢,蜂巢有外殼,洞口太大時會將蜂巢的出入口縮小。擴大築巢時會將穴中的土搬出洞口堆積在旁邊及四周,從洞口外堆積的新土,是尋找中華大虎頭蜂的重要指標,有時可見到有外巢露出地表面。蜂巢的出入口通常只有一個,也有二、三個的。巢脾數目9個,巢房數目6000個。(資料取自行政院農委會苗栗區改良場

 

〝習性最凶猛的黑腹虎頭蜂猛〞

 

黑腹虎頭蜂

黑腹虎頭蜂(↑):胡蜂科、胡蜂亞科。工蜂體長18–30mm,雌蜂較大,頭部紅褐色,兩眼間有三枚單眼,前胸背板橙紅色,中胸背板黑色,下緣中央有一枚橙斑,中胸盾板橙紅色,腹部黑色,第一腹節下緣兩端有不明顯的褐色環紋,翅膀黑褐色,近基部顏色較淺。

本屬有10種,俗稱虎頭蜂,台灣常見有7種,本種又稱《黑絨虎頭蜂、黑尾仔、雞籠蜂、黑腹天鵝絨虎頭蜂、絨毛胡蜂、黑虎頭蜂》等,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最高達2000公尺。黑腹虎頭蜂習性凶猛,受到騷擾會攻擊任何移動的對象,是台灣最兇猛的虎頭蜂之一。(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黑腹虎頭蜂

台灣林業所表示,虎頭蜂普遍分佈於山林中,秋季蜂群數量達到最高峰,一窩虎頭蜂往往都是成千上萬隻。而在已知九種虎頭蜂中,最危險和攻擊性最強的是黑腹虎頭蜂,10公尺是保持安全的距離。

虎頭蜂築窩地點的選擇往往相當隱密,因此不易為人察覺,其危險性便在於此,但牠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預防原則就是保持距離,不要主動攻擊虎頭蜂,這樣就可降低遭到蜂螫的機會。

 

〝黑尾虎頭蜂〞

 

黑尾虎頭蜂

黑尾虎頭蜂(↑):胡蜂科、胡蜂亞科。體長25–33mm,前胸背板黑褐色,腹部第1–2節端部具有黃色環紋,第3節以後為黑色,此為命名的由來。(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台灣有七種虎頭蜂,本種又稱姬虎頭蜂、黑尾胡蜂、雙金環虎頭蜂,分布於於低海拔山區,4–5月築巢於土穴、石穴或樹洞中,一般肉食性常出沒於其他弱小的蜜蜂或長腳蜂蜂巢搶食蛹、幼蟲,常出現在蓮霧、龍眼、水梨吸食掉落的腐果,只要不去騷擾就可以安心的觀察和拍照。

 

〝棕長腳蜂〞

 

棕長腳蜂

棕長腳蜂:胡蜂科、胡蜂亞科。體長22–40mm,外觀近似褐長腳蜂但本種體型大很多,觸角皆黑色,體色紅褐色具強烈光澤,從頭部至腹部為單純的紅褐色,前胸背板無斑,腹背具淺黑色的斑紋,褐長腳蜂腹部的黑斑較發達、近腹端黑色。

本種又稱棕馬蜂,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於4–8月常見於花叢獨自飛行,翅膀震動的聲音很大。

 

〝變側異腹胡蜂〞

 

變側異腹胡蜂

變側翼腹胡蜂(↑):胡蜂科、胡蜂亞科。體長12–17mm,體色黃色至橙褐色,體型狹長,中胸背板有兩條黃色的縱紋,後緣具黃色橫紋,腹部具細腰,腹錘有4–5條黃色的橫帶,中央不相連。

本種分類於胡蜂科長腳蜂亞科,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數量很多,春季於枝葉間或樹下築巢,到了秋季蜂巢會變得很大,巢形呈長型略扁,一層層擴增垂掛樹枝,型態很像牛舌俗稱牛舌蜂,但形狀及大小各異,當蜂巢受到騷擾時所有停棲於巢的蜂會群起震動嚇阻敵人入侵,氣勢十分壯觀。

 

〝黃長腳蜂〞

 

黃長腳蜂

黃長腳蜂(↑):胡蜂科、長腳蜂亞科。體長18–23mm,體色黃色,前胸、後胸背板底色黑色有兩條黃色縱向斑紋,各腳節為黑色和黃色相間的斑紋。

本亞屬有4種,本種又稱陸馬蜂,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習慣築巢於樹叢和屋簷下,常見的種類。

 

〝黑絨胡蜂〞

 

毛蜂

黑絨胡蜂為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屬。黑絨胡蜂是偏肉食的雜食性昆蟲,主要以小型昆蟲及鱗翅目昆蟲的幼蟲為食,也采食多種植物的花蜜和成熟的果實,用類似紙漿狀的木漿築巢且蜂巢多修築在高大喬木的頂端。體型較大的胡蜂,也是最危險的胡蜂之一。蜂群攻擊極強,螫人致死的記錄最多,所以也被稱為人頭蜂。毒液會威脅到腎功能,嚴重時會全身水腫然後休克而死。

黑絨胡蜂腹部幾乎全黑,胸部背板呈紅黑色,體表密生絨毛,各腳前段呈淺黃色或棕黃色。雌蜂體長約30–32mm,雄蜂體長21–23mm,工蜂體長約20–22mm。

黑絨胡蜂是社會性群居昆蟲,蜂群由雌蜂、雄蜂和工蜂所組成,雌蜂負責產卵和哺育第一代工蜂,雄蜂負責與雌蜂交尾,但交尾後不久便死亡,而工蜂則負責群體內幾乎所有的勞作,例如修築蜂巢、飼喂幼蟲、采集食物、守衛蜂巢等。(資料取自黑絨胡蜂

 

arrow
arrow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