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學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屬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旱苗蓼、大馬蓼、柳葉蓉等。分布在全國各地,北方尤其普遍。主要為害棉花、豆類、薯類、水稻、油菜、麥類等農作物。

 形態特征:莖直立,高30-100cm,具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有柄;葉片披針形至寬披針形,葉上無毛,全緣,邊緣具粗硬毛,葉面上常具新月形黑褐色斑塊;托葉鞘筒狀。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數個排列成圓錐狀;花被淺紅色或白色,4深裂。瘦果卵圓形,黑褐色。

 生態特點:生於低濕地或水邊。是春季一年生雜草,發芽適溫15-20℃,出苗深度5cm。台灣最常見於第二期稻作收割後,農曆過年左右時期開花結果。(酸模葉蓼資料取自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音讀ㄌㄧㄠˇ)莖直立,高30-100cm,具分枝,表面近光滑,略帶紅色,節膨大。(↑)

 酸模葉蓼單葉互生,具短葉柄,柄長0.2-0.5cm;葉片長7-20cm,寬1.5-5cm,寬披針形或者是卵狀披針形,葉基楔形,葉尖漸尖形,先端光滑,下方被毛,表面綠色,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點,兩面沿主脈及葉緣有伏生的粗硬毛;托葉鞘筒狀,長2.5-3cm,膜質,具條紋,有時具緣毛。

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可食用部位是幼苗和嫩莖葉,在新鮮狀態下直接食用其嫩葉或作為蔬菜食用。小時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農曆過年前,母親都會要我去農田採集酸模葉蓼的葉片回家,然後將酸模葉蓼搗爛,再和磨成的糯米米漿攪和做成草仔粿,這種用酸模葉蓼做成的草仔粿味道極為甜美。

 酸模葉蓼全草入藥,味辛,性溫,具有利濕解毒、散瘀消腫、止癢功效。果實為利尿藥,主治水腫和瘡毒。用鮮莖葉混食鹽後搗汁,治霍亂和日射病有效。外用可敷治瘡腫和蛇毒。

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的穗狀花序密集並呈圓錐狀,特徵就是蓼葉面上有黑褐色的新月形斑點。(↑)

酸模葉蓼

酸模葉蓼俗稱《麥蓼仔》,常見於冬季期間休耕的農田,且都是在農曆過年前開花結果。

 

 

 

 

〝水蓼(辣蓼)〞

 

水蓼

 水蓼又稱辣蓼,它和酸模葉蓼在全台灣均有分布,生長環境又相似,且同為蓼科蓼屬植物,在農田或河邊經常可以相見。兩者的花很類似,但從它的莖和葉片可以作鑒別區分。

 辣蓼為蓼科蓼屬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L.的全草。具有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功效。常用於痢疾,胃腸炎,腹瀉,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症的治療;外用於毒蛇咬傷,皮膚濕疹。辣蓼葉子比較辛辣在古代生活中常用,在辣椒沒有傳入我國的時候經常用來做辣味劑食用,也在古代釀酒中經常使用辣蓼,比如有名的黃酒,就在配料的酒麴中就加入辣蓼。

水蓼

 水蓼的花穗狀下垂,花稀疏,苞片漏斗狀,綠色,邊緣膜質,具緣毛,花色白色或淡紅色。(↑)

 水蓼的莖光滑,成熟莖多呈黃綠色,關節處具紅色環紋。葉披針形,具腺點,脈及葉緣具疏短毛。葉鞘管狀,具緣毛。花序長穗狀;花被具腺點。

水蓼

 水蓼生長於濕地、水邊或水中,全台都可以看得到;本文水蓼拍攝於台中外埔忘憂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酸模葉蓼 水蓼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