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額雁

 小白額雁體長53–66厘米,翼展120–135厘米,體重1400–2300克。腿桔黃色,環嘴基有白斑,腹部具近黑色斑塊。極似白額雁,冬季常與其混群。不同處在於體型較小,嘴、頸較短,嘴周圍白色斑塊延伸至額部,眼圈黃色,腹部暗色塊較。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

 主要棲息於北極苔原和苔原與灌木複蓋的亞北極地區以及亞平原泰加林地區。常結群活動,可見於湖泊、沼澤、魚塘、蝦池以及河流平緩水面開闊處,棲息於近水的草地農田等處。分佈於整個歐洲和亞洲的北部地區。越冬在歐洲東南部、埃及、土耳其、印度、朝鮮、日本和中國。(資料取自百度百科

 

〝小白額雁2013年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小白額雁

 每年由北方飛至台灣度冬的雁鴨數量很多,但體型較大和外觀近似鵝的「雁屬」鴨種則十分罕見,主要出現的有豆雁、白額雁、鴻雁、小白額雁與灰雁。這五種大鴨的度冬區域,都未包括台灣在內,只在天候轉差影響飛行,或者候鳥迷途時,牠們才有機會駕臨寶島。(資料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即使將這五種的出現狀況全部合計,一年中的次數也是屈指可算罷。因此只要某地傳出大雁抵達,都將成為極為轟動的生態消息,尋訪者絡繹不絕。而觀察五種大雁的過往記錄,小白額雁出現機會僅高於灰雁,可說是稀罕中更稀罕的珍寶。小白額雁在台灣的少見,與其族群數量稀少有關。根據方偉宏先生著作「台灣受脅鳥類圖鑑」記載,推估目前全球數量在25000至30000隻之間,且有逐年下降趨勢。因此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將小白額雁名列易危級物種,提醒世人其所面臨的族群危機。

 

〝台灣土鵝與小白額雁〞

 

台灣土鵝與小白額雁

中國鵝即俗稱的台灣土鵝(上圖左),小白額雁(上圖右)

 小白額雁當時距我約十公尺,依目測牠與我們養的台灣土鵝差不多大小隻。其實,台灣土鵝是經人類馴化的雁類動物。中國家鵝來自於鴻雁,歐洲家鵝則來自灰雁。從生物學的角度講,鵝被列為是鴻雁或灰雁的一個變種或者亞種,故也稱之為『家雁』,不過這一名稱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

小白額雁

這隻小白額雁早在農曆年前,就聽說牠飛來台中大安龜殼生態公園渡冬

我曾多次尋覓,並遇到許多北部來的賞鳥者,但始終無緣ㄧ見

前幾天,我又聽到小白額雁停留於六角亭附近,隨即驅車前往,終於ㄧ睹其真面目

小白額雁

小白額雁有個習性是每天下午四點海水漲潮後,牠會飛來岸邊停留或過夜。

小白額雁

遺憾的是本文相片都是逆光拍攝,待我慢慢靠近拍照時,卻被牠飛走了!

小白額雁拍攝於台中市大安區龜殼生態公園外海六角亭附近,拍攝日期2020年2月25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白額雁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