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芫菁

 

豆芫菁(↑)是我去三義賞桐花不成,轉往拍攝所有昆蟲中,最美麗的一隻

俗話說『紅色美麗、黑色大方』,豆芫菁兼具了這兩項要件

但美麗的背後都隱藏著危險,經過查詢後,方知牠有毒,所以不得不再重新介紹一番

看到這般美麗的昆蟲,相信每個人都很想觸摸牠,幸虧當時我沒有!

 

豆芫菁

 

 豆芫菁(↑):芫菁科,體長15–25mm,體色黑色,頭部紅色,觸角及各腳黑色,翅鞘下緣具灰白色的絨質邊紋,外觀近似條紋豆芫菁,但條紋豆芫菁翅鞘有縱向的條狀斑紋,本種則無。

 本屬四種,除豆芫菁、條紋芫菁外尚有達氏豆芫青、太平豆芫青,後兩種在台灣還不見有人發表。本種又稱豆地膽,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常見於冇骨消、蕨類、龍葵等植物成群覓食,行動緩慢,遇到騷擾也不會立刻飛離。交尾前,雄蟲會以觸角示愛纏繞雌蟲的觸角,非常恩愛。

 芫菁科是一種有毒的昆蟲,也是一種中藥材,雖然有毒卻是一群可愛的昆蟲,只要不去捉牠就好。本科分類於鞘翅目、多食亞目、擬步行蟲科、芫菁科,本科體長圓筒型,具細頸,觸角11節細長,翅鞘柔軟,各足細長,跗節5-5-4,爪縱裂為2片。

 生活史為完全變態,但幼蟲前、後期型態不同,又稱複變態,幼蟲6齡,第1齡幼蟲「蛃型」,行動活潑,稱為「三爪幼蟲」,在土中尋食蝗蟲卵塊或其他蟲卵寄生,第2齡幼蟲為「步甲型」,第3、4齡幼蟲均為「蠐螬型」,第5齡幼蟲為「象甲型」,鑽出卵囊到土中,胸足蛻化,不食不動,體壁堅硬,或稱「偽蛹」,隔年的第6龄幼蟲又呈「蠐螬型」,再蛹化及羽化。成蟲群聚性,遇到騷擾會從足部關節分泌出芫菁素的黃色汁液,接觸皮膚會產生水腫、潰爛。(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

 

豆芫菁

 

豆芫菁遇到騷擾會從足部關節分泌出芫菁素的黃色汁液

上圖(↑)豆芫菁尾巴和翅膀下方的黃色部分,是不是芫菁素毒液,無法得知

所以,您去荒郊野外看到這種昆蟲,最好不要去觸摸,以免皮膚潰爛

這隻豆芫菁,當時我有拿尺量牠的體長,長度剛好2.5公分

 

豆芫菁

 

上圖這兩隻豆芫菁(↑)不是在交配,牠們仍在磨蹭階段,公蟲會用觸鬚磨擦母蟲頭部

當母蟲同意與公蟲交配後,兩隻豆元菁才會呈反方向,尾對尾進行交配

 

豆芫菁

 

上圖(↑)這株雙花龍葵,枝幹和葉片停滿許多的豆芫菁

 

條紋豆芫菁(↓)

 

條紋芫菁

 

 條紋豆芫菁:體長15–28mm,體色灰黑色,頭部橙紅色,上窄下寬,翅鞘灰黑色左右翅面中央及邊緣具白色長毛線條,雌雄外觀近似,但雄蟲前腳脛節外側及胸部下側具黑色長毛,雌蟲體形較大。

 本種又稱白條豆芫青、條紋地膽,外觀近似豆芫菁但其翅鞘無白色縱線,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數量稀少,一般棲息菜園、草叢,以豆科、 茄科等植物寄主,喜歡成群覓食。本屬有4種除豆芫菁、條紋芫菁外尚有達氏豆芫青 [特有],太平豆芫青[特有],此兩種型態不明

 

 

雙花龍葵

 

雙花龍葵小檔案(↑)

別名:雙花龍葵,紅絲線(植物名實圖考)、紅子仔菜(臺灣)

原產地:中國大陸之廣東、廣西、貴州,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

分布:遍分布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2,000公尺間,陰涼之荒野、疏林內,路旁自生。

形態特徵

  莖幹:株高約50–100公分,全株有細毛,莖的基部多少有木質化現象。

  葉片:單葉,互生葉序,無托葉,葉基漸狹,具短葉柄,葉尖漸尖狀,葉兩型,大型葉橢圓卵形,長9–15公分,寬5–7公分,小型葉寬卵形,長 2.5–4公分,寬2–3公分;葉片兩面被毛,葉緣為全緣和膜質,脈序為羽狀網脈。

  花:花腋出,單生或成對著生,具花梗,花萼杯形,具10枚線形齒裂,長0.3–0.6公分,裂片線形;花冠漏斗形或接近鐘形,花色為鐘形,淺紫色或白色5裂,長0.8–1公分,裂片卵狀三角形,雄蕊5枚,花藥相靠合,頂端孔裂。花期4–10月。

  果實:漿果球形或扁球形,宿萼盤狀,成熟時鮮紅色,徑約0.7–1公分。種子呈卵狀三角形。可用種子播種繁殖。(雙花龍葵資料取自認識植物,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三色堇

 

貓臉花欣賞(↓)

 

三色堇

 

 三色堇(↑):學名:Viola tricolor,是堇菜科堇菜屬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三色堇菜(中國植物圖鑑)、蝴蝶花、三色紫羅蘭、人臉花、阿拉葉-尼勒-其其格(蒙語),在歐洲是常見的野花,也常栽培於公園中,是一種常見的園藝植物。三色菫也被引進北美,並在當地廣泛繁衍。

 三色菫以露天栽種為宜,無論花壇、庭園、盆栽皆適合。不適合種於室內,因為光線不足,生長會遲緩,枝葉無法充分茁壯,導致無法開花,開花後也不應移入室內,以長保花朵壽命。(圖片拍自三義鄉雅聞香草植物園,三色堇介紹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