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於熱帶食蟲植物,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進入瓶內。瓶口光滑,昆蟲飛進即會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豬籠草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豬籠草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豬籠草屬植物全世界有野生種約170種,中國廣東地區僅產一種,另外有園藝種超過1,000種。豬籠草雖然在廣東的三嶺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引進中國的豬籠草的優良品種栽培種植,現在豬籠草的主要用於花卉展覽。

豬籠草

 蘋果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ampullaria,是一種分布廣泛的豬籠草。存在於在婆羅洲、摩鹿加群島、紐幾內亞、西馬來西亞、新加坡、蘇門答臘和泰國等地。其種加詞「ampullaria」來源於拉丁文「ampulla」,意即為「燒瓶」的意思。

 蘋果豬籠草的捕蟲籠形態和生長習性十分獨特,與其餘同屬的豬籠草顯著不同,最大的特徵就是地下莖及籠蓋後翻不具遮雨功能。一般豬籠草的捕蟲籠籠蓋都是大大的,具有遮雨功能。

 且蘋果豬籠草是少數幾種捕蟲籠中,缺少可以讓昆蟲更加容易地滑入籠中的「新月形」細胞,因此與其他豬籠草相比,其捕獲獵物的數量極少,導致蘋果豬籠草為生長的需求養份進化出食腐性,靠吸收捕蟲籠內腐敗的有機質獲取營養。它的素食性使得與相當多的生物居住其中,形成特殊的共生關係,這些生物有時亦能提供它的氮源。(蘋果豬籠草拍自台中國際花博外埔園區,資料介紹取自維基百科

 

〝張開與閉合的豬籠草〞

 

豬籠草

 

〝豬籠草VS仿生工程〞

 

豬籠草

 豬籠草利用蜜腺分泌甜液吸引昆蟲與動物前往取食滑入瓶中,再以消化液分解吸收成為生長養分。清大材料陳柏宇副教授對於如何滑落與防逃機制很感興趣,研究中發現豬籠草籠唇在乾燥時摩擦力大,生物可方便行走,當籠蓋多餘的甜液流至籠唇時摩擦力降至最低,生物取食時便容易失足滑入瓶中。

 再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豬籠草內壁是由許多不規則的蠟片構成類似屋瓦的概念,當生物抓取時蠟片便脫落,最終筋疲力竭淹死於消化液中。

 這些發現讓仿生材料有很大的啟發,藉由這些構造的功用,材料工程師可仿造出近似材料用於防潑水外牆、疏水鍍膜或是包覆於藥丸上,可以不用水吞服便可直接滑入胃中。當仿生材料開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起源竟是周遭可見的植物,可以想像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豬籠草 豬籠草

 豬籠草拍攝於台中國際花博外埔園區的智農館,展出日期至2019年4月24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豬籠草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