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瓜

毒瓜(↑)學名 Diplocyclos palmatus,又名雙輪瓜
為葫蘆科毒瓜屬下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馬來西亞和周邊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北部的雨林中
其中澳大利亞的毒瓜分布海拔最高為1000公尺,台灣低海拔山區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

果實在每年八月至十月閒成熟,果皮呈黃綠色或紅色,其上有竪白條紋
毒瓜含有葫蘆苦素,會引發頭痛、嘔吐、腹瀉,甚至可能致命(上圖毒瓜拍攝於后里舊泰安火車站)

雙輪瓜

◆◆莖
草本蔓藤,莖有稜角,細長,卷鬚二分叉;根塊狀。

◆◆葉
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3–6公分;葉長10–15公分,寬5–15公分,心形,掌狀5深裂,外形稍圓,葉基鈍形,葉尖尖形,裂片邊緣有疏鋸齒,兩面粗糙,上表面有斑點。

雙輪瓜

毒瓜果實為球形漿果,果期在每年八至十月,未成熟為綠色;外觀很像攀爬在樹上的西瓜(↑)

雙輪瓜

毒瓜果實成熟後,變成紅色並具有白色條紋(↑)

雙輪瓜

毒瓜成熟的果皮呈黃綠色或紅色,果皮有竪白條紋;如果不是有毒,其實蠻漂亮的。

 

紅色果實通常都帶有警戒色彩 勿隨便摘採食用

 

雙輪瓜

雙輪瓜拍攝於今年九月的苗栗一座果園,因不知道此瓜的名稱而擱下,直至今日才知道它的名稱。發現此瓜的當時,感覺這般鮮豔的瓜果一定有毒,果然不錯,幸虧當時只是拍照並沒有碰觸。

雙輪瓜又名花瓜、野西瓜,是葫蘆科毒瓜屬的攀緣草本植物,極像縮小版的西瓜。雙輪瓜成年植株的枝蔓長達5–8米,每年5–8月期間開花,8-10月期間結果,結的小「毒瓜」直徑一般在兩公分左右,由於雙輪瓜顏色好看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有些農民還把它種在院子裡裝點庭院。

雙輪瓜的毒性較強,其主要毒性成分是苦味素及皂甙。誤食後的中毒表現為強烈的消化道刺激,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一般兒童誤食十餘顆後,即會嘔吐、腹瀉、痙攣,並會導致死亡。另外,牲畜誤食後也會有相應的毒性反應。雙輪瓜雖然有毒,但它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的性辛、苦、平,入心經,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療無名腫痛,一般搗碎後外用。(原文網址:毒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植物 雙輪瓜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