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鷗

 紅嘴鷗:學名Larus ridibundus,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若,身體大部分的羽毛為白色,翼尖為黑色。頭部夏季呈褐色,冬季變為白色,眼後有黑色斑點。喙和腳為紅色,亞成年鳥嘴尖黑色,腿部顏色較淡。

 紅嘴鷗分布廣泛,分布在北美地區、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南部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也由分布。

紅嘴鷗

 繁殖於中國天山以北、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在中國東部及北緯32度以南的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帶越冬,南端可達印度半島。由於紅嘴鷗數量多,在全世界的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

 例如1985年以後,每年冬季都會有成千上萬隻的紅嘴鷗雲集在雲南省昆明市各大小湖泊越冬,為昆明冬季一大特色。(紅嘴鷗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紅嘴鷗

 紅嘴鷗(↑)與小鸊鷉(↓)皆拍攝於嘉義東石的鰲鼓溼地,拍攝日期2017年11月25日。

 小鸊鷉生性害羞很不容易拍攝,但在鰲鼓溼地比比皆是,且都近在咫尺。紅嘴鷗更是千百隻的在濕地低空飛行,所以對喜歡拍攝鳥類的人,一趟嘉義東石的鰲鼓溼地行,絕對可滿載而歸。

小鷿鷈

 小鸊鷉:大約25到30厘米長,重量120到300克,是鸊鷉目鸊鷉科最小的鳥

 生態環境屬於日間活動性的鳥類。除了繁殖期間外,夜晚通常停棲於隱密的水塘或湖泊邊的草叢中。營巢於沼澤、池塘、湖泊中叢生蘆葦、燈心草、香蒲等地,多在山地小型水面。如果住地冬季結冰,會搬到較暖和的海邊或者較大不結冰的湖。

 分布:主要分布於水塘、湖泊、沼澤。除了極地環境及太平洋少數島嶼外,中國大部分、亞洲中部和南部、歐洲中部和南部、非洲南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都可以發現小鷿鷈的蹤跡。小鸊鷉是中國最常見的水鳥之一,在中國東部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

 特徵:眼球黑色,眼睛的虹膜黃色,腳黑色。腿很靠後所以走路不穩,精通游泳和潛水。前面的三根腳趾有蹼。幼鳥的頭部沿著頸部有非常明顯的白色斑紋。成鳥春末到秋季,直且尖的嘴喙顏色為黑色,前端有象牙白色,嘴基有明顯的米黃色。頸側羽色紅褐色,體側帶點黑紅褐色,背部羽毛黑色,尾部羽毛白色。冬季時嘴喙呈土黃色,頸側呈淺黃色,背部羽毛黑褐色,尾部羽毛白色。

 以捕捉的小魚為主,偶爾也會捕捉小蝦子或水中的小型節肢動物。一般生兩個蛋,孵出的小鳥有時候背在父母背上。(小鸊鷈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五條港活海鮮川菜餐廳:雲林縣台西鄉中央路176號

 

魚瞟 炒西施舌 一魚兩吃

絲瓜蛤蠣 豆腐魚湯 一魚兩吃 炒飯

 雲林鰲鼓溼地位處偏僻,居民都以務農和捕魚維生,想要在此吃個午餐,非常不容易尋找,因此特地為大家介紹一家鄰近東石鄉的餐廳–五條港活海鮮川菜餐廳

 上圖(↑)是我們此行共六個人在餐廳點的菜色,有炒飯、紅燒鯉魚、一魚兩吃(豆腐魚湯和清蒸魚)、絲瓜蛤蠣、炒西施舌和魚膘,總價2900元。價格適中,最重要的是食材都非常新鮮。

五條港餐廳

 五條港餐廳坐落於雲林縣台西鄉中央路,成立於2012年,以道地的經驗精挑細選肥美的魚、蝦、蟹,提供第一手的新鮮漁獲予饕客們品嘗,讓大家來五條港餐廳大啖海鮮成為一種享受。

 在大廳可以自行挑選活海鮮,餐廳也提供顧客桌菜套裝,所以無論是自行前來或是攜家帶眷,都能在五條港餐廳找到適合的品嚐方案。(簡介取自五條港餐廳)

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溼地

 

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早期為台灣糖業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但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層,農場逐漸沒落荒廢。

 地勢低窪加上周邊海堤圍繞,大雨過後,魚塭及舊有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久而久之,這些水塘濕地之棲地,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大面積的造林地十年或是二十年後將茁壯成林,鰲鼓濕地將會成為具有多樣林相及豐富濕地生態資源之國際級生態環境。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主要發展定位,使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成為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資料取自台灣山林優遊網)

鰲鼓溼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