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蟬

 

 上篇提到軍配飛蝨很像草蟬,而真正的草蟬就是上圖(↑)這般模樣,看圖片好像很大隻,其實牠的體長只有1.3–1.5公分,約為軍配飛蝨的兩倍大。草蟬鳴叫時身體會拱起,頭部前緣略呈三角形,體色多變,有綠色、黑色、黃褐色,綠褐色等,其中以綠色最常見。

 本種分布於平地至 低海 拔山區,成蟲於4–8月出現,常棲身於草叢,吸食禾本科植物及產卵,雄蟲會鳴叫,叫聲尖細「ㄗ-ㄗ-ㄗ-ㄗ-」音清脆悅耳,幼蟲在土裡面生長,約要一年時間爬到地面羽化,在相思樹幹上最容易找到牠們的蛻殼,成蟲只能活2–4個星期,只吸食樹汁、草莖汁液與露水,在這短短生命中要完成求偶、交配及繁衍下一代,是十分忙碌。

 本屬有5種,除了本站記錄的3種外,另2種為姬草蟬 Mogannia minuta Matsumura, 1907 體背黑色,前腳腿節上黑色,下黃褐色,中後腳腿脛節皆黃褐色。褐紋草蟬 Mogannia basalis Matsumura, 1913 翅膀具褐色脈紋。(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草蟬

 

本來想拿尺量草蟬的體長,結果被牠發現就飛走了(↑)

 

 

159971269_l

 

台灣騷蟬

 

台灣騷蟬  台灣騷蟬

 

 台灣騷蟬(↑):蟬科,體長3–4.5公分,雄蟲頭部暗褐色,複眼綠褐色,單眼紅色,頭部與中胸背板等寬,前胸被板具具黑色中紋,中紋內有綠色細線,前胸背板下緣淡綠色,左右各具1枚斑點,中胸背板縱溝為淡褐色,X字形綠色突起,腹瓣小,魚鱗狀,尾節具白粉。

 雌蟲腹部短於胸部,產卵管不伸出尾節。生活於低海拔山區,夜晚有趨光性,於7–8月出現,分布普遍。(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台灣騷蟬

 

 

 

 

〝紅脈熊蟬〞

 

紅脈熊蟬

 紅脈熊蟬(左雌右雄):蟬科,體長約37–39mm,雌蟲較大,體色黑色,頭部、胸部背板具光澤,腹部黑色,前翅基半部具橙紅色翅脈,雄蟲腹瓣黑色,橢圓形,側緣為紅褐色,前腳腿節紅色,下緣黑色,脛節以下都是黑色,中後足脛節則具橙、黑的斑紋。

 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北部分布範圍較窄,於石門鄉海岸邊的喬木林有出現,中南部平原及山區則較為普遍,成蟲發生於6–9月,白天鳴叫。(資料取自嘎嘎昆蟲網站

紅脈熊蟬 紅脈熊蟬

上面兩張圖片(↑)是已死掉的蟬成蟲,蟬的生命約只有兩個星期,

羽化成蟲的五、六天雄蟬,牠會以歌聲(鳴聲)引誘雌蟬前來交配,公蟬交配完就只有等死;

而交配後的雌蟬會在樹上產卵,母蟬產完卵後也會死亡,這就是蟬的一生。

紅脈熊蟬

 

159971269_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