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鴨跖草

 

  猶如鑲著藍碎鑽石的野花-〝耳葉鴨跖草〞和〝竹仔菜耳葉鴨跖草和竹仔菜很類似,她們的差異在於花瓣上,耳葉鴨跖草的藍色花瓣有兩片,但竹仔菜則有三片。她們皆生長在荒郊野外的山坡上,小小的藍色花朵在綠色草叢中顯得非常突出。

 用肉眼看這朵小藍色花朵很普通,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把相片放到螢幕上後,才發現這朵小藍花猶似鑲著碎鑽石般的耀眼,同樣的讓人驚豔。

 

耳葉鴨跖草

 

 耳葉鴨跖(ㄓˊ)草:鴨跖草科,鴨跖草屬的耳葉鴨跖草,一般被歸類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偏好高溫、潮濕、向陽至蔭蔽之地,而事何其生長的溫度則大約落在攝氏二十度至三十度左右。耳葉鴨跖草通常廣泛分布於熱帶亞洲地區,在台灣則大多生長於中、低海拔的山部至平野地區,常可在林緣、溪畔、溝邊、礁岩縫中等陰濕處見其蹤影。

 莖:其莖為匍匐狀,常者甚至可達六十公分以上,其上無毛或散生細毛。

 葉:耳葉鴨跖草的葉片一般為單葉,互生,具有短葉柄,通常葉長在三至八公分左右,其葉為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或波狀緣,葉之表面被細毛。

 花:耳葉鴨跖草的花朵屬聚繖花序,苞片呈漏斗狀,而花冠則為深藍色。耳葉鴨跖草的花有花瓣三片,上兩片相對,屬深藍色,而下花瓣則為白色,一般在夏季展花盛放。

  果實:耳葉鴨跖草的果實為球形蒴果。(耳葉鴨跖草資料取自教育百科)

 

 

〝竹仔菜〞

 

 

 竹仔菜:鴨跖草科,一年年生草本,莖匍匐狀,分枝多。

 別名:竹仔葉、竹葉菜、竹雞草。

 分佈:產於全省低海拔之水邊,潮溼地等。 

 葉:葉披針形,互生,葉鞘筒狀,鞘口具纖毛,總苞卵狀披針形,長約1.5公分。

 花:頂生或腋生,徑約 1.2公分,花萼綠色,花瓣3片藍色,側瓣3片對生,佛燄苞卵狀披針形,正常雄蕊3枚,退化雄蕊3枚(有時只有2枚)。

 果:蒴果3室,種子長約2–3公厘,具有橫格狀網紋。

 辨識特徵:葉披針形,花瓣3片都是藍色。竹仔菜,葉披針形,長4–10cm,寬0.9–2cm,兩面光滑。苞片邊緣分離。花瓣3片藍色兩形,兩側者具柄。可孕雄蕊3兩形,花絲光滑。蒴果卵形。

 

 

竹仔菜(↑)。

 

 

〝耳葉鴨跖草〞與〝竹仔葉〞的區別(↓)

 

耳葉鴨跖草

 

竹仔菜苞片披針形無毛,花瓣都為藍色(左);鴨跖草苞片闊卵形有毛,其中有一花瓣是白色(右)

 

 

 

 

 

 

〝麗紋石龍子〞

 

touch

 

 乍看上圖(↑)這隻小蜥蜴有種驚艷的感覺,五彩顏色的尾巴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而牠的名字更是令人拍案叫絕。讓你怎麼想也不會想出〝麗紋石龍子〞這個帶點日本味的名字,牠被我發現於九湖農場旁邊涼亭的樟樹頭。

 拍攝昆蟲已有年餘,我深知拍攝昆蟲或爬蟲類,通常都只有一次機會,因為牠們隨時會飛走或快速離開,甚至想要再看到牠們的機會都很渺茫;因此我小心翼翼地靠近牠,然後快門一按,牠看到照相機的強閃後就竄走了。幸好這唯一的按快門機會,沒讓我失望,可以拍到牠美麗的身影。

 

 麗紋石龍子檔案(圖片拍攝於苗栗銅鑼九湖農場)

 學名:Eumeces elegans Boulenger,1887 英名:Five-striped blue-tailed skink

 俗名:五線石龍子、藍尾石龍子

 特徵:屬於中、大型石龍子,體長可達22至27公分。全身鱗片光滑,後腿外側有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幼蜥尾巴為鮮豔的藍色,身體背部為黑色,上有五條金色縱紋延伸至尾巴基部;成蜥身體背部為褐色或灰褐色,體側有紅暗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

 分佈:中國東南部、臺灣、澎湖群島和釣魚台列島。棲息在低、中海拔山區和平地空曠的草地、灌叢、石堆和農墾地附近。在兩千餘公尺的高山仍可發現其蹤跡。

 石龍子跟其他的蜥蜴近親最大的差異就是體型相較於蜥蜴的纖細瘦長,石龍子顯得較為豐腴,且披佈著富有光澤的鱗片。麗紋石龍子在幼體時,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黑色的背部有五條金色線條延伸至尾巴基部,而且有條寶藍色的尾巴。長成成體後,便會變成單一褐色帶紅斑的外表。

 

 

arrow
arrow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