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乃荷蘭人於西元1653年創建,原稱普羅民遮城 (Provintia荷文為永恆的意思),漢人則稱之為「赤崁樓」、「番仔樓」或是「紅毛樓」;雖然「赤崁樓」已歷經明、清和日據時期,至今仍大約維持原貌。

荷據時期的荷蘭人在赤嵌地方建了一座具有防衛功能的普羅民遮城(赤嵌樓)。到了明鄭時期鄭成功登台趕走荷蘭人,進駐普羅民遮城,並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後因鄭成功遷移至安平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被當成放置軍火庫使用。

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濤可直達赤崁樓樓下,「赤崁夕照」是當時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赤崁樓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是從他處遷移至此,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另外「斷足石馬」的雕像,有一傳說是因石馬入夜後會化作妖怪騷擾百姓,所以才被斷足,成為現在的模樣。

日軍進駐台灣後,將赤嵌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也陸續展開修建及整修。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光復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而成為今日赤崁樓的模樣,民國71年赤崁樓被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也確定了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面積雖小,但仍有許多名勝古蹟是我未曾去過的,如台南的赤崁樓就是其中之一。台南赤崁樓過去只在電視連續劇的場景中看過,至今年年初才一賭其真面目。初踏進赤崁樓大門,她給我的感覺和我想像中的赤崁樓模樣,落差很大;原以為是座『土角』所砌成的古樓,在她四周圍種植有許多楊柳樹,且楊柳樹上掛滿了紅色的大燈龍…樹下一對對的年輕男女在談情說愛。

結果呢?看了才知赤崁樓總面積不及一間學校操場面積的大,雙雙對對摟著腰的年輕男女已換成一群群大陸來的觀光客,加上城牆表面粉刷過於嶄新,更看不出其古老面貌,除了樓梯保有木板打造的原始樣外,整體看來猶如把郊外的古城樓搬到市區重新打造一般,總之~太現代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uji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